阳光照进宽敞的治疗室里,一位患者正坐在轮椅上像婴孩一样咿咿呀呀地进行着言语训练治疗。我们都称呼他为“老陈”,他的年纪其实并不大,四年前的他和我们一样,都是忙碌在临床一线的普通医务工作者。
突发疾病
四年前,我们都曾手足无措,感受到紧张和恐慌。老陈作为一名社区医务工作者,接到了单位的紧急加班通知,在医院连续奋战了近48小时。其间同事催他去休息,但他看大家都忙碌着,就继续投入工作。正当他紧张而忙碌地工作时,忽然感觉一阵阵头晕。最初还以为是颈椎病发作,但后来病情逐渐加重,肢体活动逐渐不灵活,说话也不利索了,甚至出现了意识障碍。
同事赶紧把他送入医院急诊科救治,最终经过化验、检查,诊断为脑干梗死。后经ICU、神经内科的救治,神志逐渐好转,但言语和肢体活动仍较差,只能坐在轮椅上,含糊地说一两个字,无法自主进食,需靠胃管注入。就这样,原本活跃在医疗战线上的青年医生就只能坐在轮椅上,由他人照顾着生活。后来,为了进一步康复治疗,老陈来到了北京老年医院,住进了康复医学科病房,成为康复医学科的一位患者。
康复之旅
周末的病房里,家属来探视患者。老陈躺在床上,床旁坐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如果不是因为疾病,他应该和我们一样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闲暇之余陪父母妻儿享受假期时光,但目前这些显然是一种奢望。老陈现在每天都在接受康复治疗,肢体活动比最开始已经改善了很多,但每天的变化还是很缓慢。他着急焦虑,我曾好几次看到他和家人隔着训练室的玻璃哭泣,泪水仿佛也在催促着我们尽快帮他康复。但是患者、家属还有我们都知道康复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老陈渐渐接受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开始认真地接受训练,他甚至为了减少体重负担以便更好地进行站立训练,自己主动节食。这一切,我们看在眼里,也从心里佩服他的毅力。
医疗工作离不开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而老陈的妻子是一位非常坚强、乐观的女性,也是个伟大的母亲。面对困境,我们从未听她抱怨过一句,反而是坚强地独自一人照顾家人和刚刚上学的孩子。有时她和我们聊到老陈的恢复情况时,也非常开朗地说:“老陈现在训练非常努力,把他放在你们这里我也很放心,现在他已经比刚发病时好多了,交流不用只靠眼神了,哈哈……”看到家属这样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非常欣慰,但同时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医者温情
每次进行病例讨论,医生和治疗师团队都在探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让老陈再恢复得好一点,既是出于医疗工作本身的职责,更是出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知不觉中老陈已经成了我们的朋友,互相打气互相信任,笑声也不时地从治疗室中传了出来。
经过一系列康复训练,现在老陈可以在少量帮助下完成大多数的日常生活动作了。尽管从评估结果上可以看到老陈在逐渐进步,但这距离患者本人和家属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每当这时,我们也只能感叹医学并非万能的,正如特鲁多医师的墓志铭上所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完美诠释了医生这个职业的职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所以治疗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每当我们暂时无法治愈的时候,帮助和安慰就是对患者最大的支持。医学是服务人的一门学科,基本的理念便是对人的帮助,帮助人们恢复健康、保持健康。安慰更是一种医学责任,饱含了医学温度,体现了每一位医者的温情。
如今,老陈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从最开始的需要两三个人照顾,到现在只需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照顾,他和家人对此很满意,但也不放弃继续康复治疗。也许,我们最终也无法让老陈完全恢复到病前的样子,但是我们尽己所能帮助他向健康的方向迈进,我们也将把这种热情奉献给每一位患者……(据北京老年医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