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侯文瑾)11月11日,记者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由该院呼吸科、理塘县人民医院内儿科、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发起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学研究——国内首个4000米海拔区域儿童鼻咽喉疾病及睡眠呼吸障碍流行病学首轮调查,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队员、理塘县人民医院院长潘传亮的统筹下顺利完成。此次调查不仅标志着我国在高原医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更有效填补了亚洲3500米以上海拔区域儿童睡眠健康数据的空白。
理塘,这座被誉为“天空之城”的高原圣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当地人群基因多态性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直接导致了高原儿童在多种疾病易患性方面与平原人群存在显著差异。然而,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关于3500米以上海拔区域的医学数据极为匮乏,特别是在睡眠医学领域,高原成人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发病率的真实数据稀缺,儿童相关数据更是近乎空白。
针对高原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现状,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队员、理塘县人民医院内科学科主任陈鹏介绍:“高原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且独特,往往与先天遗传因素、后天特定部位发育异常以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基础临床数据的严重不足,导致对儿童相关疾病的诊疗在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上都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构建基于足够样本量的数据收集体系,成为推动高原儿童睡眠医学研究的关键所在。”
作为理塘县人民医院的业务院长,副院长刘德强深耕高原卫生事业已逾24载。他深刻认识到高原儿童鼻咽喉及睡眠疾病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开展基础科研的必要性。据他介绍,尽管自2020年起,全球睡眠医学领域已逐渐聚焦于高原儿童睡眠障碍这一议题,然而截至目前,在国际权威医学科研文献库上仅刊载了3篇聚焦高原儿童群体的SCI论文,且这些研究其样本均取自海拔不超过4000米的地区。而此次理塘的流调初步结果则进一步证实,与欧美地区相比,我国4000米海拔区域的人群可能存在更高的睡眠呼吸暂停患病风险,且该风险并不在早期显露出解剖学异常。这一发现无疑对高原医生的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潘传亮表示:“国家在高原卫生事业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高原专科疾病的发病率认知、机制理解、早期识别和及时诊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已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都呼吸疾病研究所、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权威医学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协作关系。以本次科研流调为基点,我们将共同努力,深入阐明高原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高效诊疗提供坚实依据,最终为高原人民的健康福祉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