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2年05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1012天!凯旋!
——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援安哥拉医务人员刘磊
宋建琴 本报记者 侯文瑾

   5月6日,援安哥拉医疗队队员刘磊,在完成长达1012天的援助任务、结束隔离后,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了一场小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医院党委书记雷建国、院长周政等院领导表达了亲切的慰问,感谢他在援外工作中克服困难为国争光,“刘磊同志健康顺利地归来,是医院最大的希望。”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中心对外发布的信息中这样写道,“2022年4月,中国(四川)第5批援安哥拉医疗队第二批队员顺利结束援外任务平安回到祖国。在受援国工作的1000多个日夜,队员们在工作方面硕果累累,在生活方面多姿多彩。”


 对刘磊来说,他最想弥补的,是离家这1000多天对家庭的亏欠,希望能多做家务、多带孩子,让老父亲和妻子能够有时间休息;他也想多多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融入日常工作中,为医院发展出一份力。

牢记使命
拉开援外序幕


 时间回到2019年6月26日。那天的成都,骄阳似火。


 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口,院领导为刘磊和他的爱人献上鲜花,叮嘱他要始终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叮嘱他援外期间一定要注意身体。


 在机场,爱人和两个儿子与他相拥。孩子还不太懂事,他们的脸上是无邪的笑容,似乎爸爸只是出去旅行。
 带着任务、带着关爱,刘磊随中国第五批援安哥拉医疗队前往安哥拉,并于次日到达罗安达省总医院。


 来不及好好休整,身为2019年四川省援助安哥拉医疗队第五队党支部书记的刘磊,便组织队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党组织生活会,扩大范围,全体队员都参加了。”在这次主题教育会上,明确了要以党支部为战斗堡垒和核心,要求所有队员必须统一思想,严肃纪律,以党员标准还有援外医疗队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尽快调整好状态,全身心投入援外医疗工作中。


 应该说,这是一剂强心针,也是整个队伍的肃纪课。在此之后的近3年时间里,支部多次学习中央精神、过组织生活。用刘磊的话说,组织生活可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无条件高质量完成援外医疗任务。


创新管理
打开受援医院药房新局面


 刘磊是一名药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药剂科各个岗位都工作过,对药房运行流程和管理都非常熟悉。


 初到罗安达总医院时,刘磊对眼前的工作模式、管理模式有些不适应,“罗安达总医院药房有一定的规模,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没有管理软件,也没有药品台账。”如何用专业知识帮罗安达总医院提升药房的管理水平?


 刘磊对受援医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药品盘点、维护货号、梳理流程。习惯了国内的工作模式,刘磊常在下班后又回到药房加班,对药品进行分类、清点数量。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整理出手工台账,药房有多少个品规的药品,每一个品规进量多少、出量多少、存量多少都一清二楚了。


 但手工台账毕竟使用不便,还得信息化管理。好在,2020年受援医院引入一个系统,给了刘磊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可能,刘磊又开始了加班模式。“白天上班,下班后查找核实中、英、葡文药品化学名、商品名,确定软件每一个词条的准确意义,翻译软件命令菜单,盘点,原始数据录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刘磊与受援医院共同搞出一套类似国内HIS系统药房基本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电脑上查询库存、进出库、效期管理、货位管理、月消耗使用管理、分科室查询使用等。


 之后,刘磊又利用这个系统的统计功能,指导受援医院推行用药消耗分析报告,分析各个科室药品使用情况,“不少科室说药不够用,但是药房想增加投入很难,分析的目的是要节流。”


 当然,这套系统还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受援医院药房没有和临床联网,所以这套系统暂时只能管理药房,“一步步来嘛,现在的系统是抛砖引玉,信息化要一步步地来。”


异国抗疫
感受祖国的强大和关爱


 在这支援外医疗队到达安哥拉半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疫情暴发之初,安哥拉和很多国家一样,缺少必要的防护物资。


 由于物资并不充足,所以感染的风险相对较大,为了避免被感染,在疫情严重的时候,不管再热,队员们都是穿好防护服的,“穿上10多分钟就湿透了,整个人像在蒸笼里一样,非常难受。”


 虽然难受,但整个医疗队没有人叫苦,“相较于其他医疗队,我们中国医疗队的物资是最充足的,国家发了4批物资过来,其他国家都非常羡慕我们。”为了不浪费物资,医疗队推选刘磊来做物资管理员,“按照药房规矩分类码放,清点后做了进和出的流水账,经过计算工作时间,每月按人头发放物资,保证队员有充足防护又不浪费物资。”


 在这期间,中国医疗队组织了多次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有理论知识,也有穿脱防护服的培训,并且建立了考核制度,所有队员必须坚守规则严防感染。


 当感受到其他国家医疗队投来羡慕的目光时,刘磊内心是自豪的,“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感受到了祖国的关爱,祖国没有忘记远在安哥拉的我们。”每次举行升旗仪式的时候,所有队员都着正装,“看着国旗远在万里之外的地方升起,我们的内心非常骄傲自豪。我们更加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


 身在国内的我们,享受着便捷的5G,24小时不断的水、电、气,很难想象在遥远的安哥拉,刘磊和队员们时常在担心停水、停电,也在慢慢习惯停水、停电、无网络的日子。刘磊记得,第一年到安哥拉的那个春节,从腊月二十八停电到正月初三,“热不是最难熬的,最难熬的是节日期间不能跟家里人视频,或者说视频的时候老是卡顿,内心的思念没办法宣泄。”


 原本,医疗队每年能有一次回国探亲假,但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所有队员都放弃了这个休假机会。所以,这次离家整整两年。


 一个人在外面,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在刘磊看来,都不及爱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老小的辛苦。刘磊说,有一次孩子生病,爱人下了班接上孩子到医院看病,晚上10点多了还饿着肚子。而他觉得最对不起的是小儿子,因为家里只有爱人和70多岁的父亲,爱人一个人没办法辅导两个小学生,所以小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也没去报名,想着是等爸爸回来了再上小学,“结束任务回家后,我得多管管孩子,减轻爱人和老父亲的负担,为了支持我,她真的牺牲得太多了。”


 回忆起在安哥拉的两年多时间里,刘磊也和当地同事建立了友谊,跟其他国家支援队队员相处融洽,“一起奋斗,一起打拼,一起经历安哥拉的生活艰苦,也一起分享工作成功的喜悦,也是一生之中美好的回忆。”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