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4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发挥“四大优势” 助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文/尚文焱

       医药健康产业既可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健康服务,也可催生培育新业态,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明确,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泸州正当其时、正逢其势、正得其利,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市场、政策”四大优势,切实把“国家所需”和“泸州所能”结合起来,全力助推医药健康产业突破发展。

       立足区位优势

       放大“效能”,增强辐射影响

       作为云贵川渝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泸州携手毗邻地区共同打造区域卫生健康一体化先行区,以布局成渝地区南翼卫生健康“金三角”为路径,加强“内外聚力”,实现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战略定位跨越提升。

       加强承载功能。打造“一急一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城市医药健康组团式发展,助力中国西部医疗医药救治战略大后方建设。

       引聚资源要素。吸引发达地区企业到泸州投资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休闲养生等,形成东西双向互济开放局面。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用好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德国妇科肿瘤医师执业资质培训基地等平台,让泸州医药品牌走向世界。

       引领协同发展。加强毗邻地区协作,共建卫生健康展览会、发展论坛等交流平台,聚焦“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智慧医疗、医教研产”四大领域,实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健康产业联动联建”等八项行动,推动区域卫生健康共建共享。

       发挥资源优势

       锻造“长板”,夯实核心支撑

       放眼整个四川,泸州的医疗资源位居全省前列,跨市住院患者占比全省最低(1.19 );住院患者市域内就诊率98 ,位列全省第二。当下,泸州正以委市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为契机,打造“硬核医疗”,强化成渝地区医疗救治第三极龙头牵引。

     “核医学”高地赋能。依托核医学特色诊疗技术全国领先优势,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落实“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和“一县一核医学科”发展战略。推广TBM-001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经验,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速核医学诊疗一体化临床应用,全面提升泸州医疗知名度。

     “双中心”建设强基。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巩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获批省级医学中心创建成果。针对区域群众口腔健康大量需求,支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申报省级口腔医学中心。

      “高精尖优”技术提质。开展肿瘤精准治疗等疑难危重症业务,恢复人体器官移植资质。建强临床重点专科体系,推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晋位升级。打造最佳就医体验城市,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吸引周边群众到泸州就医。

       利用市场优势

       紧跟“需求”,发展紧俏产业

       泸州有65岁及以上人口75.1万人,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0~6岁儿童24.57万人,每千人托位4.31个。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越发多元化,市场机遇巨大。泸州以人民群众关注的健康问题为导向,提振“健康消费”,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新兴业态强势崛起。

       发挥“六项改革”促进作用。聚焦重点人群和特色产业,持续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一老一小”改革成果。发展银发经济,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复医院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开展整合性服务。丰富儿童服务供给,大力实施中央普惠托育示范项目,全力争创儿童友好城市。

       丰富“健康+”融合发展。推进细胞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干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突破。构建中药材、中成药、大健康产品、中医药服务的“酒城九味”品牌体系。持续锻造康养文化IP,以“醉幸福·最养生”为特色,推进“一地两城”项目化建设、“康养五业”融合式发展,建设乌蒙山医康养护示范基地。

       加快“智能化”产业升级。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在医药研发生产流通、智能穿戴设备、中医健康管理等方向应用创新,营造数字健康发展生态。加强“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迭代升级。

       把握政策优势

       布局“前沿”,激发创新动能

       助推医药健康产业突破发展,政策保障必不可少。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支持泸州建设国家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泸州创新推出20条政策措施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以释放最大政策红利为目标,狠抓“关键要素”,促发卫生健康新质生产力能量释放。

       加强专业人才集聚。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育、管、用”一体化。组建市卫生健康文联、医药卫生青年博士团、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高端智库。西南医科大学5人上榜全球2 顶尖科学家。

       提升科研转化能力。推动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联合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横向协同科技攻关。扩大“院内制剂”推广使用及产业化发展,加强医药健康产品研发和生产集群打造。

       增强平台建设服务。支持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组织“院企交流会”活动,搭建政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提升本地医药、医疗企业市场知晓度,主动服务城市经济发展。2023年,泸州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采购市域内医药生产制造产品约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