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4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氟足迹、氟效应和手性氟药的属性浅析
□吴范宏 吴晶晶

    “氟足迹”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直接或间接由个人、组织、事件或产品产生的含氟物质的总排放量,通常可用氟离子或氟化钙当量来衡量。“氟足迹”是“环境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形象地描述氟化工、氟医药和氟材料等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中“人群摄氟总量”、PFAS等指标与大众健康密切相关。

       因近期PFAS等相关含氟产品在环境中的残留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提出了“氟足迹”的概念。

       氟是卤族中的第一个元素,却被发现得最晚。由于单质氟是化学性质最活泼、氧化性最强的物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状态的氟,能同所有其他元素化合,仅以离子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萤石和冰晶石中。虽然地壳中氟元素的丰度排在第13位,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卤素,然而天然有机含氟化合物却很少。截至目前,科学家仅发现了20种天然有机含氟化合物,主要是在某些细菌和真菌中发现的,通常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氟效应包括哪些

       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有机分子引入氟原子存在如下四大效应,我们称之为“氟效应”:一是电子效应,氟原子具有极高的电负性,能够通过其强烈的诱导效应和潜在的共轭效应,改变分子的电子分布,影响分子的反应活性和酸碱性等物化性质。二是渗透效应,由于氟原子的适度疏水性,引入氟原子可以增强分子的脂溶性,提高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能力,从而改善其在生物系统中的渗透性。三是阻碍效应,引入氟原子可以引发空间位阻效应,改变分子的立体构象,阻碍某些反应位点的可及性,影响与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四是模拟效应,氟原子可以模拟氢原子或羟基等官能团,调节分子与生物靶标的相互作用,模拟或干扰生物体内的天然过程。

       氟药的应用

       以上这些效应使氟原子成为药物发现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能够精确调控分子的性质以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氟药通常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较长的作用时间、较强膜穿透性和良好的药物稳定性,在抗微生物、抗癌、麻醉与镇静、心血管疾病、抗抑郁与抗焦虑、抗炎与免疫调节、抗骨质疏松及抗寄生虫等新药研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至少有25 的药物分子中含有氟原子,畅销排行榜前五位的小分子药物中,“氟药”占了三席。近年来,随着新药研发和有机氟化学迅速发展,含氟新药不断获批上市,每年上市的新药中约有20 是“氟药”,在抗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的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

       手性氟药的特性

       手性是指分子结构不能与其镜像重叠的性质,手性分子通常存在于多种对应异构体。由于不同的手性异构体在生物系统中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药理作用,手性分子在医药化学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在手性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影响药物的立体选择性、生物活性、选择性和代谢途径,从而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在药物设计中有很多成功案例,在提升药物药效和减少药物副作用等起重要作用。如一些含氟降血脂药物,氟原子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药物的代谢稳定性,还通过手性异构体优化,增强了药物对还原酶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显著提升了其降脂效果,同时提高了其抑制癌细胞DNA合成的能力,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

       在应对新兴疾病和耐药性问题时,多靶点药物和个性化医疗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随着人工智能赋能手性含氟新药设计,特别是氟位点预测模型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新型含氟候选新药分子的设计合成,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新药研发的风险。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氟足迹”的探索与应用,加强氟医药化工产业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强“氟效应”在手性含氟新药研发的应用研究;加强“氟位点预测模型”等人工智能赋能手性含氟新药的设计合成,手性含氟新药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将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远未被满足的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更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作者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