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2年05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她们爱“心”如初
——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
本报记者 侯文瑾

(上接04版)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首先设立了房颤专科护士,病房护士唐燕请缨接下了这个长期困扰患者同时也困扰医务人员的任务。建立患者与专科医生的交流群;耐心细致地梳理流程,帮助患者解决就医难题;采用MDT多学科模式建立个体化的房颤病人全程管理模式,配备房颤的筛查、诊治、康复、随访一体化服务流程,涵盖预防、治疗、延续护理等多方面。


住在邛崃的张婆婆非常热爱生活,喜欢漂亮衣服,喜欢旅游。在家里也是家务能手。但是,3年前的一天,张婆婆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心跳弄得开心不起来了。“发作的时候难受极了,躺不下去,坐也坐不住,怎么着都不对头。”张婆婆回忆起当初的感受,一切都还历历在目。


“这3年来一直到处求医。开始吃药还有效,后来越来越控制不住。真不知道这个日子怎么过!”


通过房颤中心一体化服务流程,张婆婆顺利办理了住院手续。专科护士唐燕向张婆婆详细介绍了房颤的病因、治疗、护理等健康教育知识。张婆婆这才知道房颤是一种慢性病,是需要专业的、规范化的、个体化的治疗护理方案才能解决。张婆婆说“你们是专业的,我就相信你们。”


在专科医生、专科护士的通力合作下,张婆婆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心跳恢复了正常,并且没有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


张婆婆说:“虽然我出院了,可是对我的治疗护理没有断。这是个慢性病,手术以后什么时间我该检查了,什么时间我该复诊了,我该吃什么药、怎么吃,都在这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房颤随访和康复’群里面。你看看,今天唐燕护士又给我发来了关于房颤的宣传卡,简单易懂,一学就会。”


2020年经过全国房颤专家严格审核,心血管内科成功挂牌“国家级房颤中心示范基地”,2021年更是成功挂牌“中国房颤规范化管理中心卓越中心”。2022年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是全院第一个将房颤作为一种专病推上随访服务平台的专科护理组。同时,唐燕还带着房颤项目参加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健康旅游博览会,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学科进步谋发展
她们,在探路


“面对入住CCU的患者,专业上需要我们精通气管插管呼吸机、电除颤电转律、临时起搏、IABP和ECMO;还必须读懂心电图的细微变化,及时识别危及患者生命的心电信号,并做出迅速反应,要做好气道管理、各种高难复杂手术的术后管理;生活上,我们要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护和心理上的疏导……”CCU病区组长郑永玲介绍道,心脏危急重症患者不同于普通病房的病人,其病情瞬息万变,非常考验团队的综合实力,预判、识别、抢救、维持、后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患者的转归。


随着专业的纵深发展,不仅需要CCU护士做到对患者不断进行精细化管理,而且也对CCU护理的内涵提出更高的要求。CCU护士长彭海燕鼓励CCU护士要在自我提升上下更多的功夫,在医院的支持和科室的鼓励下,护理团队每年派出护士前往国内顶尖的医院进修心血管重症护理。“我们在急救和CCU日常护理中需要掌握很多与呼吸学科相关的知识,尤其是老年人心脏问题合并呼吸问题非常常见,我们只有持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更好地管理患者,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可能用到的知识,彭海燕组织团队每天晨交班时进行小讲课。共同多广度多维度学习的同时,彭海燕还在探索,如何让CCU护理跟上临床医疗的脚步?是否可以发展出心血管护理的冠脉组、心律失常组和心衰组等亚专业,打造一支与医疗比肩的CCU护理队伍。


“心脏康复在实际需求中非常关键,尤其是对年轻患者来说,不知道如何在心脏手术后回到正常生活的同时,避免再次入院的发生。”一个成功的心脏手术好比一个口袋,在心脏康复中心,护士长陈丽方的护理团队可以说是扎紧口袋两端的绳子,一头是对亚健康患者心功能的科学评估,指导患者预防猝死风险,避免患者“进入袋子”;另一头,对于经历了心脏手术的患者来说,陈丽方护理团队在患者术后康复,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这个在省内还算“年轻”的细分学科,陈丽方也做了不少努力和探索,刚进科室,她就鼓励大家多走出去学习,并带回更多前沿理念和经验。“很多近视患者在进行蹬自行车测评心肺功能项目时看不到屏幕显示的速度,我们就带回了湘雅医院的办法,用节拍器帮助患者把控速度,让测评结果更为精准。”作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学历最高的护士,陈丽方不仅要在这一在全新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学科板块中,带领团队做好护理工作,同时还要负责带领整个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在科研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1项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国际护士会护理大会相关会议并多次发言。


以沉淀筑专科根基
她们,在坚守


“目前,心内科护理团队是医院最大规模的护理团队,共87人,3个病区54名,CCU17名,导管室10名,心脏康复中心6名……”说起心内科护理团队的总体情况,护士长郭良敏脱口而出。1984年,心研室正式从大内科独立出来设立专科时,郭良敏刚刚入职,作为医院第一批心内科护士,见证了心内科病床从仅16张、护理团队总共8人,发展至今。


“以前我们还会花很多时间在徒手掰安瓿瓶上,设备也少,比如说介入手术,1995年到2002年间,做介入手术还要兼顾病房,随着介入手术对服务质量和临床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导管室也有了独立的发展,分工更加明确和细化,我们护士的精力也都开始专注在某一个专业方向上,到2010年,CCU也正式独立运行。”


“保障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条生命线。”郭良敏在团队管理中把服务质量摆在重要位置,考虑到心内科疾病的特点,起病急、突发情况多而复杂,日常培训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除了大科查房和理论培训,心内科护理不断完善专科小组内部建设,内部细化,加强培训力度,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专业化、有温度的护理服务。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郭良敏总能在第一时间收到来自团队护理人员的“请战书”,包括郑永玲在内的多名护士,被抽调至援省外的抗疫队伍当中,“这是个可爱、团结且富有责任心的团队。”在郭良敏看来,心内科护理团队未来仍将秉承白衣初心,在专业上不断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在为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上持续发力,持续书写属于心内科护理团队发展的新篇章。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