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2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传染病控制对策须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友美

    根据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机制,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易感人群是必要环节,所以防控传染病需从这3项入手,如下列举关于传染病控制对策中的核心内容。


传染源


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中,传染源是指体内存在可生长繁殖的病原体,并且具备传染性的人与动物。在现今社会中,多数情况下本身患有传染病的患者是最具有潜在威胁的传染源,而具体威胁情况则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判断,疾病发展程度的不同,其传播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患者症状表现严重的急性发作期,体内病原体存活量相对较多,因此排出体外且具有传播能力的病原体数量也相对偏多,其威胁性也就更大,而本身经过治疗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一般来说不再具有传染威胁,或传染可能性较小,所以在社会中除急性发作期传染病患者外,其他具备传染威胁的人群主要包括健康无症状携带者以及治愈后的病原携带者。临床上对这类具备传染特点以及传染性较小的人群,主要处理对策是及早发现、报告、隔离、治疗,尽可能减少传播范围以及传染可能,对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在有效隔离的基础上进行治疗,日常对患者接触的物体、活动的范围以及医疗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区别处理,并尽快了解可能感染的人群,逐级上报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管理,避免病原体进一步传播。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由传染源致易感人群感染的必要环节,具体形式受疾病种类、病原体性质等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性传播等。在呼吸系统相关的传染疾病中,飞沫传播是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病原体主要通过感染者说话、咳嗽、打喷嚏时喷溅的飞沫污染区域环境的空气,导致周围易感人群受感染;痢疾、伤寒等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中,性传播是较为常见的传播方式,病原体通过性接触进入人体;垂直传播多见于母婴传播,病原通过胎盘传播,感染胎儿;血液传播多见于医疗行为以及毒品使用过程中,也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而在传播途径的控制对策上,主要内容为传播介质的阻断,通过医疗消杀手段将空气以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杀灭,从而降低传染可能性。对于日常家庭生活来说,最为简单有效的传播途径消杀方式就是开窗通风,让流动的空气减少屋内闭塞环境中大量繁殖的有害微生物,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易感人群


临床中对于易感人群的定义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力较为缺乏的易感者,其中主要包括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的病弱者、老年人群等,而对于这类群体的有效对策主要在于国家疫苗接种政策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疫苗接种政策中具体分为免疫规划疫苗的免费接种以及非免疫规划疫苗的自费接种,现今儿童疫苗接种观念在大众中已十分普及,但对于年老体弱等易感人群,一方面接种疫苗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老年群体接种的疫苗大多数都是自费疫苗,导致老年群体疫苗接种率低,所以建议年老体弱的易感人群在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疾病高发时期,减少外出或避免出入人群密集场所,如必须出入则应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回家注意清洁等。


 综上所述,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在医疗领域相关从业工作者中已成为普遍接受的传染病管控观念,但在大众中,这些系统且有效的传染病认知观念仍有待提升,所以在整体管控对策中,关于群体大众传染性疾病的认知观念、相关知识的科普与提升也需要加强。大众的科普宣教以及医疗从业者的观念提升培训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前者主要对各高发传染病的浅表易懂内容进行讲解,而后者需要深挖前沿医疗知识,完善其认知体系。整体管控流程以及对策措施需适时调整,配合时代脚步、符合传染疾病特点,由此,才能整体提升传染病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