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2年03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欲破“打针难”,先解诊所忧
谭钧铭

  近日,山东济南93岁的吕女士在某医院看完病之后,医生开了7天的肌肉注射针剂。因为住所离医院较远,而且需要连打7天,她便想着拿医院开的肌肉注射药剂到社区诊所打针,结果被诊所拒绝。


 在申女士的眼中,为母亲打针只是举手之劳,诊所的拒绝有些不近人情。然而,诊所的顾虑确实有其道理。首先,吕女士自己将药品带回,无法保证在这个过程中药品的性状等是否发生改变;其次,诊所对外来药品的相关信息可能不够了解,难免存在警惕心理;最后,一旦出现突发状况,有可能出现抢救不及时、责任划分不明确等情况。


 当然,基层诊所对打针可能带来的突发情况的隐忧也需要重视,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打消基层诊所的顾虑。如此,为老年人提供打针服务将会有更多可能,譬如诊所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打针服务就会拥有足够的保障。


 要让老年人群看病更方便、更有保障,就要先解决诊所的后顾之忧。让基层医疗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家门口就医更加便捷和安全,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医疗资源,更需要有切实的支持,以及更多的信任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