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2年03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与病毒赛跑的14天
——四川天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抗疫纪实
景奇 本报记者 侯文瑾

消杀、清洁、协助做核酸检测、分发餐食、收取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并进行消杀……这是四川天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驻扎酒店隔离点护士的日常写照。集中隔离点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屏障,也是隔离人员临时的家。在这里,隔离的是病毒,彰显的是责任,传递的是无边的爱与温暖。14天,随着第一批人员解除隔离,他们写下祝愿,也写下心愿:想吃妈妈做的菜。


线上+线下
开展心理疏导


疫情防控,既是一场与新冠病毒斗争的防御战,也是一场与心理和情绪斗争的防御战。


四川天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市、区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史树林、曾军本次深入封控区、隔离酒店现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2月26日,曾军接到四川天府新区关爱帮扶小组咨询电话:王大爷的九旬父亲病故,王大爷表示想居家隔离为父亲处理丧事,关爱帮扶组想知道如何安抚王大爷的情绪,并让他接受集中隔离。曾军从亲人去世、处理后事、疫情传播等多维度分析,让关爱人员感同身受王大爷正在经历的难过、委屈,以及被无限放大的精神压力……大约40分钟后,曾军得知王大爷接受集中隔离,已安心把父亲的丧事交由社区协助处理。


3月2日,隔离酒店打来求助电话,正在隔离的13岁文文(化名)因该隔离点发现确诊人员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为缓解文文的情绪,史树林立即到现场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保证文文安心配合隔离,提出给予书本、手机等外界支持性心理辅助。然后,又对隔离酒店医疗小组进行技术指导,提出专业建议,并加入文文关爱小组微信群随时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精神卫生中心有市区心理干预专家5名和7名心理治疗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干预,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能够进行处置。随着更多小区解封,精神卫生中心也将持续关注广大群众情绪变化,及时了解动态,做好关心关爱。


从采样到转运
24小时连轴转


“今天我们接到的入户采样任务包含的老旧小区多,几乎没有电梯。入户采样只能靠腿,鞋套都磨破好几双。”精神卫生中心护士李云说道。3月2日,5名护士随身携带棉签、试剂瓶、消毒液……奔波在二十几个小区,完成200余人次的入户采样任务。


他们携带的采样备品虽然不多,但是穿着防护服楼上楼下奔波,10个小时下来,早已汗流浃背、腿脚酸痛。
精神卫生中心有3名医护人员被编入区流调队伍,在本次疫情中做起了病毒“追踪者”。2月20日深夜,流调溯源队队员们不停地拨打电话、对接沟通,拿着纸笔做信息记录,并将获取的相关数据、材料汇总整理上报。他们试图用“题海战术”寻找病源路径,在最危险的前线追踪可能传播病毒的密切接触者。


“精卫2号车,接任务……”救护车司机邬瑞峰刚用面包垫了垫肚子,任务又来了。该中心本次成立精卫2号车转运采样专班,20余名医护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秉着“只要比病毒跑得快就会赢”的精神与病毒赛跑。
自2月20日以来,精神卫生中心转运采样30余次;中心主任李米带领的二营三连出动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9次,共为4万余人采样。


这场战役中,该中心医护人员承担着多重角色,87人的小团队,分别建起转运采样、大规模流调采样等十几个工作群,无数人默默付出,坚守在抗疫一线……不在前线的医护人员,把“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包括后勤保障组、院感监督小组、健康教育护士、住院医生、精神防治工作人员……默默守护着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