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2年03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居家隔离医生:用科普VLOG点亮微光
本报记者 陈丽娜

近几天,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席卷而来,成都人民的心弦随之也紧绷起来,作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各个医院的医护人员早已做好随时迎战的准备,三六三医院泌尿外科医生黄龙也一样。然而,一份突如其来的居家隔离通知打乱了黄龙的工作计划。以往逆行出征的“抗疫战士”成了被隔离保护的对象,黄龙的心情格外复杂……

奇妙的体验


2月20日上午,一个普通的周日。在家休息的黄龙看到医院医务部在核酸采集队群里发布通知,要求紧急采样队成员关注群消息,保持电话畅通,随时做好集结待命的准备。作为医院百人核酸采集队成员,黄龙已参加过很多次核酸采集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也曾承担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对于这样的紧急通知,他早就习以为常。和以往一样,他立马做好准备,随时待命。


然而,当天下午,黄龙却又接到另一份通知,由于温江区突然出现疫情,他所在的小区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因此整个小区的居民都需要居家隔离。


“当时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因为对目前疫情的情况不太了解,另一方面,工作生活计划被打乱,有一些焦虑,但有过此前的抗疫经历,所以总体还是很淡定的。”黄龙说。


焦虑的同时,黄龙又有着一种奇妙的感觉。


“以前是我去保护大家,现在成了被保护的对象,这种感觉很奇妙。”黄龙坦言。


还是“闲不住”


接到居家隔离通知以后,黄龙第一时间向医院汇报情况,医务部安排了第二梯队的医生进行替换。


居家隔离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工作,睡到自然醒?作为普通上班一族,他偶尔也冒出这样的想法,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想到自己的“战友”们在一线辛苦奋战,黄龙还是觉得“闲不住”,想要做点什么。


带着这样的想法,黄龙开始了他的居家隔离生活,同时他也了解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居家隔离期间核酸采样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如何更好地配合核酸检测以及防控工作?作为医生,黄龙对这些烂熟于心,但普通居民未必全部掌握。因此,黄龙萌生了做科普Vlog的想法。


“我希望能将此前在参与抗疫工作时积累的一些知识带给在隔离中的居民,同时鼓励大家积极抗击疫情。”黄龙回忆当时的想法。


说拍就拍,黄龙在家录制了采集核酸的短视频:采核酸前,我们可以在门口放个小凳子,方便采集工作,医护人员会在门口消毒且准备充分以后敲门,居民需要戴好口罩,等待敲门后再开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居家隔离的居民,一定要配合隔离,不添乱……


除了常规的科普,黄龙的视频中还传递着温暖,上门采集核酸的医务人员“两点一线”,长时间不能回家,黄龙对着他们的背影比心,表达了对他们的感谢。医务人员对着镜头袒露心声:有大家的一句感谢,我们就很满足了……


精准以外的“温度”


在温江本地媒体播出后,黄龙的隔离Vlog收到许多“点赞”和关注,很多邻居都知道小区有一位“黄医生”,时常会在业主群里聊一些医学相关的话题,他也很乐意为居民们解答疑惑。


通过这次居家隔离的体验,黄龙也感受到了抗疫在科学精准以外的“温度”:


隔离区的“老、弱、病、残、孕”这些重点人群就医有保障,在隔离这段时间,有两位孕妇在闭环管理之中,顺利生产;


有两位青年志愿者生日,小区居民晚上在阳台打着手机闪光灯为他们唱生日快乐歌;


本地的蔬菜基地和社区给送来了爱心蔬菜、爱心鸡蛋;


温江志愿服务促进会的志愿者还安排了直播太极、舞蹈、插花的课程为居民们打气;


邻居们平时都是各回各家,相互不认识,但是这场共同的经历,拉近了大家的距离,大家在群里面相互鼓励,配合防疫。


黄龙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能在疫情中给大家带来微光,我觉得很高兴,很有意义。”

黄龙医生:

做好防护 心怀感恩

千万不要轻视疫情。每次有疫情反复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大家松懈的时候,在很多公共场所,有的市民已经没有戴口罩了,甚至包括在电梯这些密闭空间,这很容易让病毒有机可乘。


感谢社区的工作人员、医务人员、民警以及志愿者,感谢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人。进入封控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纳入闭环管理,每天两点一线,要么在小区参加抗疫工作,要么在指定的酒店或者宿舍休息,不能回家,这何尝不是陪着我们一起隔离。


因此,正在隔离的居民们,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相信党和国家的决心和能力。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病毒!

网友评论:

“医护人员辛苦了,黄医生也介绍了怎样配合医生采样,望温江疫情早日结束,我们共同努力!”


“身份转换后的黄医生一样专业!”


“黄医生加油!”


“每次看到这种视频都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