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2年03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小毒蘑菇为啥这么可怕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玺

2020年底,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的值班医生迎来了两位特殊的病人——一对父子,他们因为服用了自己采摘的野蘑菇,不幸中毒,父亲发生严重肝衰竭进入ICU,儿子因为病情相对较轻,进入普通病房。经过积极抢救,儿子脱离了生命危险,然而父亲却出现了肝功能持续恶化,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及重症感染,生命危在旦夕,但医生和家属都没有选择放弃,争分夺秒与死神抗争。ICU给予了人工肝替代肝脏功能、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替代肾脏功能、呼吸机辅助支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俯卧位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严密的监测,终于,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这位父亲逐渐康复,脱机拔管,在ICU过渡病房经过后期康复之后顺利出院,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年。


这个故事结局是美好的,但以往也有部分患者因为蘑菇毒性太强,抢救无效死亡的,这足以给我们所有人警示,那就是不要自己采摘野生蘑菇,因为中毒风险很高。为什么小小的蘑菇竟有这么大威力?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毒蘑菇(专业上称为毒蕈)。


毒蕈属大型真菌类,误采、误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呈现地域性、季节性发病,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社会危害大。部分品种中毒病死率高,其中具有肝毒性的鹅膏菌属品种中毒病死率高达80%,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类急症。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中毒始发表现,随后可因摄入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产生不同的靶器官损害,甚至器官衰竭而死。因此,如何早期识别致死性蘑菇中毒并及时规范救治是当前医护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


毒蕈种类繁多,所含毒素也很复杂,一种毒蘑菇多含有多种毒素,同一种毒素也可出现在不同种、属蘑菇中。目前已知毒素种类有限,根据毒素结构和毒性可分为环肽类、奥来毒素、毒蕈碱类、裸盖菇素、异恶衍生物、鹿花菌素、鬼伞素等。这些毒素会因不同的结构以及不同的器官蓄积特点,而损伤不同的脏器,甚至多个脏器,因此蘑菇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摄入蘑菇类型及所含毒素密切相关。超过90%的蘑菇中毒者,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继而根据蘑菇种类不同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过敏皮炎型,其他损伤类型,最严重的直接损伤心脏,导致猝死。一般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潜伏期较短,不超过2小时,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潜伏期稍长,6小时左右,所以潜伏期更长的类型要警惕致死性的毒蕈中毒。因此,一旦食用了野生蘑菇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要警惕,最好及时就医,如果出现黄疸、出血、少尿、酱油色尿、头昏、皮肤湿冷、胡言乱语、妄想、躁狂、皮疹等说明病情严重,要尽快就医。


那么毒蕈中毒一般怎样治疗呢?首先就是阻止毒物吸收,如果摄入之后发现是毒蕈,可以立即刺激咽喉部催吐,到医院洗胃,导泻,活性炭灌胃吸附毒物,如果医生判断病情严重,就需要尽快进入ICU进行集束化治疗。包括以下几点:1.血液净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和人工肝技术(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普罗米修斯人工Prometheus);2.使用解毒剂,根据毒蕈类型不同,可以使用青霉素G、水飞蓟素、N-乙酰半胱氨酸、灵芝煎剂及二巯基类等药物治疗;3.脏器功能支持及营养支持,例如肾功能衰竭需要给予血液透析,呼吸衰竭需要给予呼吸机支持等;4.符合肝移植标准的肝衰竭患者,可考虑肝脏移植。


小小毒蘑菇,也许它长得很美,味道很鲜,但却要人命,所以大家不要自己采摘野生蘑菇食用,即便是经验丰富,有时也很难鉴别蘑菇是否有毒,如果不小心食用了有毒的蘑菇,一定要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