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2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葛的诗意人生
浙江中医药大学黄玥 何富乐

    “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诗中所描写的社会背景为尧统治时期,意思是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做的衣服。除了做织造原料,“葛”亦有许多药用价值。葛指的是野葛,为豆科葛属植物。葛花、葛根以及葛粉(用野葛的块根经水磨而澄取所得的淀粉)均可入药。

  “千杯不醉”葛花藤 


    “竹鸡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黄。水近洞门云气湿,葛花开上石眠床。(南宋王镃《初夏三首》)”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初夏的景象,隔着池塘,林子里的竹鸡在雨中啼鸣,四月的深山还未至梅雨季,洞口水雾缭绕,洞边石床上葛花开放。诗中提到的葛花为豆科葛属植物野葛的花,一般在每年立秋后当花未全放时采收,去枝叶,晒干后入药。葛花性味甘、平,无毒,入脾、胃经,有解酒毒、醒脾和胃之效,可用于饮酒过度后的发热烦渴、头痛头昏、呕吐、胸膈饱胀等症。


    “葛花消酒毒,萸蒂发羹香。鼓腹聊乘兴,宁知逢世昌。(唐代王绩《食后》)”这首诗的意思是,葛花能解酒毒,山萸肉末十分美味。饱餐之后乘兴闲聊,欲知天下兴亡事。


    金元时期,我国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记载了一个解酒良方——葛花解酲汤。酒本水谷之液酝酿而成,体湿性热,其性剽悍,少饮能通行气血,内助消化,外御风寒。若恣饮无度,则脾胃受伤,湿热内阻,升降失常,而为眩晕、呕吐、胸痞、食少等症。葛花解酲汤中,以葛花为君,葛花甘寒芳香,长于解酒醒脾,其性轻清发散,能使酒湿从表而解。


  解肌升阳食葛根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常于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后使用。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胃经,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之功效,常用于伤寒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脾虚泄泻、酒毒呕吐、痉病口噤等症。《本草纲目》云:“本草十剂云: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葛根乃阳明经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


    “葛根藉长镵,蓼草同滞穗。哀哉当此时,已矣良不易。(宋代赵蕃《连雪偶书》)”这首诗的意思是,葛根借助长镵向前,蓼蓝连同遗落的麦穗一起。叹惜当时的世道不易。


    诗中提到的葛根轻浮,生用升阳生津,熟用则鼓舞胃气。七味白术散中含有葛根,可用于治疗胃虚口渴;葛根亦可配伍成清暑益气汤,用于暑热耗伤阳气及阴津。《补缺肘后方》记载“治食诸莱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煮葛根饮汁”。张仲景则用葛根与黄芩等药配伍以开腠理、解肌热,治疗伤寒。


    “炎天一葛冬一裘,藜羹饭糗勿豫谋。耳边闲事有何极,正可付之风马牛。(南宋陆游《短歌行》)”这首诗的意思是,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粗食与干粮无须事先筹划。耳边闲话无穷无尽,尽数当它不相干。葛根是治疗阳明热病的要药,主口渴、身热以及热阻胸中所引起的呕吐;作为风药可缓解关节疼痛。伤寒头痛伴有强烈的腰痛和脊柱痛、全身骨痛,“生葛根嚼之咽汁,取效乃止”。


    葛根亦可解酒,这点同葛花的功效一样。《本草纲目》记载,若是“酒醉不醒”,则用“生葛根汁饮二升,便愈”。


  清热宁心葛粉羹 


    葛粉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味甘性寒、无毒,归胃经。葛粉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之效,常用于烦热、口渴、热疮、喉痹、醉酒等症。


    葛粉含葛根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尤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肠胃消化系统有一定作用。此外,葛粉含硒元素,有抗癌之效,经常食用葛粉,还能美容养颜、强筋健骨、延年益寿。


    “忧旱不忧潦,脱如岁不熟。蕨萁与葛粉,槌捣代糜粥。(元代方回《泝行回溪三十里入婺源县界》)”这首诗的意思是,旱情当头,却不担忧民生潦倒,既然年岁收成不好,便将蕨萁与葛粉捣碎代替糜粥。《太平圣惠方》中记载有葛根粉粥,取葛粉四两,粟米半斤。将粟米在水中浸泡一晚,第二日漉出,与葛粉混合均匀,煮成粥食用,可治胸中烦热烦渴、心躁。食用该药膳过程中注意切忌杂食。


    《太平圣惠方》中还记载有葛粉散,可治疗小儿夏月痱子及热疮。方法是用葛粉三两、甘草一两(生锉),石灰一两(炒)。将这几种药物捣碎为末,用绵揾扑于疮上。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唐代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这首诗写的是,茅屋飘出炊香,家中不食荤膻;用过滤的泉水澄洗葛粉,洗净双手再采摘藤花。这首诗的标题所说到的韬光禅师是白居易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吃饭,用的膳食天然、清淡,不带人间烟火,伴随着幽情清趣。


    葛一身是宝,除葛花、葛根外,野葛的种子葛谷、藤茎葛蔓、叶子葛叶也均可入药。葛粉在古代曾作为贡品,现代对于葛粉的应用更加广泛,可用于药、食、工业三方面,深受大家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