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2年0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如何正确控制传染
大英县隆盛中心卫生院 胡新明

控制传染指的是将传染源控制在流行范围内,避免感染其他地区。控制传染源的措施是将患者、疑似感染的动物等作为传染源进行隔离,且一定要尽早隔离。


传染病的传播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有感染源、传播方式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没有这些联系,新的感染就不会发生,流行病也不会发展。因此,有关感染和免疫的知识可以用来打破这些联系,阻断流行病,最终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传染源的定义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存在人体内并且不断繁殖,病原体可以从体内排出。一些病原体,如钩端螺旋体病、鼠疫耶尔森菌病、布鲁氏菌病,也可以感染动物。其中,传染源应包括传染病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病原体携带者或病毒携带者、受感染动物。在大多数情况下,病人是一个重要的传染源,但携带病原体的人或被感染的动物不容易被发现,它实际上和病人一样危险。


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传染病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是必要的,医护人员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协助下,进行迅速正确的诊断,对患者和群体都是非常重要的。确诊后,一边积极治疗,一边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隔离患者所在地区,阻止传染病的蔓延。对患者的接触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医学观察、检疫、隔离,同时对这些人群进行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对于动物性感染源,原则上要采取根除措施,例如为了预防疯牛病传染给人类,一旦发现了疯牛、病牛,须宰杀并进行特殊处理。控制传染源的措施主要包括下面几点:


1.传染病患者。已经患有传染病的患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传染病患者一经医院确诊,就应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患者实行分级管理。


2.疑似患者。应该尽早明确诊断患者是否有传染病。甲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必须要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治疗隔离和送检病原学标本,当地的卫生防疫机构应该在两天之内明确疑似患者的诊断;乙类传染病的疑似患者应该在当地的医疗保健机构指导下进行治疗或者隔离治疗,并且要在两周之内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


3.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应该做好登记并且进行管理,指导督促病原携带者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道德风尚;而且要对病原携带者进行定期随访,经过2~3次病原检查,检查结果为阴性时就可解除隔离。在食品行业、服务行业以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都必须暂时调离所在的工作岗位;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则不能再从事该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该严禁献血。


4.接触者。凡是与传染源有过接触而且有可能受到感染的病人都应该接受检疫。在检疫期限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应该做好隔离工作。


5.动物传染源。一些对人类危害比较大的病畜或者野生动物国家应该予以捕杀,然后将这些动物焚烧或深埋,如患有狂犬病的狗以及患炭疽病的家畜;危害性大而且没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应该彻底消灭,比如灭鼠;对于危害不大而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以对这些动物进行隔离治疗;此外还要做好家畜的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


总之,只有多了解传染有关的知识,才能在面对谣言等情况时保持冷静,不以讹传讹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必须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才可以有效控制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