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2年0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患者手术后当天即出院 日间手术背后有何“密码”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胆囊结石多年,惧怕手术,反复疼痛,这次不得已到医院,主刀医生手起胆落,做完手术就叫我出院。李医生厉害!”1月11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日间手术病区又收到了一面署名为“术后吃火锅都毫无压力的患者”送来的锦旗,“任性”的患者在手术当天就顺利出院了,此次专程前来送锦旗。


这位“任性”的患者不是该病区的个例。在这里,每一位历经手术的患者异常地“轻松愉快”。为一探究竟,记者走进病区寻找答案。


时间短,花费少
日间手术病区可“一下子”解决


1月7日早晨9点,记者来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日间手术病区时,今年52岁的赵大姐正在排队缴费。据了解,家住攀枝花米易县的赵大姐此次来成都是为了照顾在该院消化内科住院的丈夫。1月4日晚上6点,赵大姐突然感到腹部剧烈疼痛,不得不进急诊就医。“我知道自己有胆结石,好几年了,发作时吃点药就过去了,因为手术痛啊,还需要住院,一拖再拖,最近可能是在医院照顾丈夫有点累了,发作时感觉比以前严重些,刚好在医院,所以才到急诊看看。”


当赵大姐听接诊医生介绍日间手术可以一口气解决她多年来的疑虑时,毫不犹豫地转到普外科日间手术病区就诊。赵大姐的手术安排在1月5日,做完一系列检查,10点50分开始,病区主任李毅连同麻醉、护理等组团为其进行手术。加上麻醉苏醒,仅用时3小时。“感觉像是睡了个午觉就结束了,并没有想象中的手术痛苦。”术后的她,除了厚外套里的病号服可以看出是个患者外,愉快的神情和行动自如的状态都不像是刚经历过手术的人。


赵大姐此次的手术治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加上住院时间缩短,相较于传统治疗模式至少可以节省1/4的费用。“时间一点没耽误,钱还节约了,所有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对于新的模式和获得的高质量治疗,赵大姐非常开心。


技术硬,有章循
日间手术病区才能“有两下子”


推进日间手术,是公立医院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过积极的探索、技术的创新、管理的改善,以及流程的优化,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优质、快捷的日间手术服务,解决广大患者“住院难、手术难、照顾难”的问题——新治疗模式下的普外科日间手术病区,随之投入运行。


作为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经济的医疗服务模式,“日间手术”日益得到群众的认可。患者获得高质量诊疗的过程变得简单了,而让一个日间手术病区运作得到保证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早晨进日间病区做胆结石手术,我就敢放患者下午自己开车回家。”面对挑战,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日间病区主任李毅的话语中却饱含自信。

自信,源自“技术”和“安全”两大基石。技术过硬,是这支团队建立的第一步。以李毅为例,在管理普外科日间手术病区的同时,也是普外科(肝胆胰)青年医师中“响当当”的“一把刀”。由他经手的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9岁,预后良好。从业10余年来,无一例因手术质量产生的投诉,在患者间有口皆碑。


既要“自身硬”,还需“有章循”。“除了个人技术、日间手术从医资质之外,我们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制度。”李毅介绍说,整个保障体系不仅仅是针对治疗前和治疗中,还包括治疗后的康复。比如,手术后会有专人负责随访,随时了解病人的恢复情况,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整个过程需要一个闭环,绝对不是说做完手术就不管了。提前对每个环节进行预判和准备,才能实现对患者的充分保护。”


基于这两大基石,实现了病区的“有两下子”。而这样的完善和探索,仍在不断继续。普外科日间手术病区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引进手术安全辅助系统,为术中安全上“双保险”。“这一安全辅助系统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以精确的算法为手术医生护航,让患者手术舒适感更强,这也将会是接下来学科发展的侧重点。”李毅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