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2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运动融入生活
霍寿喜

本人供职于一个“脑力劳动”单位,每天的体力活动量实在太小了。但脑力劳动的量却很大。且不说单位人际关系复杂,时时处处都要用脑,就说写作方面用脑吧——单位的各种材料要写,回家后还要坚持科普或文艺方面的创作,可把我累得够呛。但这种累,是一种静止的疲劳,因为缺少体力付出,体重在不断增加,两年前,个头不足一米七的我,腰围却达两尺九。这大概就是通常说的“过劳肥”吧。


其实,何止是我,单位里,40岁以上的男人几乎都是胖子,偶尔聚在一起,也是讨论如何锻炼如何减肥。我也知道运动有益于健康,但我注意到,那些刻意进行运动锻炼(比如去健身房锻炼或早晨跑步)的人,因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多都不能持之以恒。对于像我这样意志力不是很强的中年人来说,只有让运动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才是简便易行的长久之道。两年前,我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多走路。


比如,早晨起床后,我起码要上两趟街:买早点、买菜。菜市场旁边就有卖早点的,我偏要跑到和菜市场方向相反的另一家早点铺。中午,我一般都要去一趟邮局,目的是取刚刚收到的稿费单及邮寄一些文学稿件。傍晚,我又要去一趟图书馆,目的是翻阅一下新到的报刊。其实,邮局和图书馆就在一块,每天的两趟路完全可以合并成一趟,但我偏不合并,目的就是想多走一些路。


前年,单位搬到开发区后,离大街就远了,上下班单程也将近5公里的路。同事们都骂骂咧咧,但我却因势利导,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走一个单程,而且风雨无阻。小城是山城,坡路很多,一开始,感觉消耗较大,晚上洗脚或洗澡时,感觉腿脚有点酸,有点沉,但最大的好处是“倒床就打呼噜”。妻子这样总结我步行上班的好处:一是在路上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人或事),对我的写作非常有利;二是节省了公交车费,一次不多,但一月下来不少;三是可以锻炼身体,相当于早晨上班晨练,或傍晚下班散步。


两年后的今天,我的腰围已缩小到两尺六以内,不仅“过劳肥”得到了有效控制,头晕、腰酸、腿痛的毛病也都自然消失了。也因此,看着胖同事们一个个都买车代步,我不仅一点不羡慕,还改了一句名人名言,算作坚持运动的座右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坐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