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2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青春无悔 “疫”线奋战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郑小丹

2021年10月8日,我应召来到了成都市公共卫生中心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点。经过一天理论(院感防控)+操作(穿脱防护服)+应急病区环境介绍的紧凑培训后,想着第二天即将正式进入隔离病房与病毒展开“正面较量”,有点小激动,又有一丝担忧,在两种心理的博弈下,那晚我失眠了。


进入隔离病区第一天,紧张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是害怕自己被传染,而是担心自己万一“暴露”,反而会加重姐妹们的负担。毕竟近距离接触和治疗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时,稍有不慎,就会被看不见、摸不着且无孔不入的病毒趁机感染。


幸运的是,在病房老师及监督岗老师的悉心带领下,我可以有条不紊地穿着流程烦琐的防护装备:戴医用帽→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内层防护服→穿袜套及鞋套→戴外科口罩→戴第一层手套→穿隔离衣→戴第二层手套→戴护目镜。


进隔离病房之前,还必须提前认真准备好要带进去的所有东西,大到沉重的医疗器械,小到患者需要的生活用品,以及患者的口服及雾化用药……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新人”跟着老师经过三道门后缓缓进入了“二脱”,再经过四道门后进入“一脱”,一路上还要把之前所有脱下来的脏防护用品按照新冠特殊垃圾打包。
同时,老师们还不断地给我们讲解病区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如何进行鹅颈式捆扎及贴特殊垃圾标识,一、二脱红线框内外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手消/抹布/拖把都得分清先后顺序,最后进入污染区(负压病房),开始了今天的工作。


第一次进去是让我们尽快熟悉,其实做的事情基本和在科室一样。只是这些在普通病房里信手拈来的事情,到了这里忽然都变得笨拙和困难了。毕竟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扎针,对操作技术的要求真的很高,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患者或者自己。


还记得给某大爷发放口服药时,他忽然咳嗽起来,因为刚吃过饭,他的口罩还耷拉在下巴处没有戴好。我当时害怕极了,可是又怕自己的态度会激起患者的心理压力。


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我强装镇定让大爷先把口罩戴好,然后指导他口服药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大爷可能也意识到自己刚刚对着我咳嗽,连忙向我说对不起,我笑着说没事,我穿着防护服呢,下次一定要把口罩戴好,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别人哟!


有位患者开玩笑地问我们:“你不怕进来了被我传染啊?”我说:“怕啊,进来前心脏怦怦直跳,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可是我不能让你们看见啊,我得坚强,那样你们心里才有依靠,才能有信心,才能好得更快。”
我们每天在隔离病房里忙碌穿梭,待各项治疗及患者用餐完毕以后,就开始收拾病房。此时,消杀组的清洁工作已经开始了,这是病区内最脏最累的活了,不仅要把患者用过的生活垃圾拿出病房放到指定的场所,还要对病房地面和墙面进行消毒,拖地、擦拭物表等。


几个小时下来,两层又厚又不透气的防护服里的我们早已是大汗淋漓。护目镜里捂出来的汗直刺眼睛,头发、内衣都是湿淋淋的。戴着N95口罩,换气也不是那么通畅,时间久了还有点头晕。当脱下防护装备、摘下口罩的时候,感觉身体好像都快散架了,脸上留下的深深压痕清晰可见。


在这里,医患双方成为共同体,彼此守望相助,我们和病患一起加油,这里的点点滴滴会让每一颗星星都为之动容。


在这里,我们放下了恐惧和担忧,扛起了责任和担当,防护服能隔离病毒,却不能隔离我们对病人的爱。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我们虽逆风而行,却向阳而生,绽放光彩。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为自己成为抗疫一线的病房护士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