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2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位牧民的“行走”之旅
本报记者 陈丽娜

“谢谢,谢谢你们……”近日,在三六三医院,可以下地行走的牧民老普(化名)向医护人员诉说着感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几个月前的老普却时常“愁容满面”。


老普今年69岁,是甘孜州道孚县比里村一个地道的牧民,生活拮据,多年的关节疼痛让他只能依靠拐杖勉强行动。幸运的是,老普所在的比里村是三六三医院对口帮扶村。


2021年7月,三六三医院选派刘远飞、蒲洪波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刘远飞担任比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老普的情况,建议其先去当地医院做检查,但老普似乎有难言之隐,不愿去医院。


“现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医院对你的病情也很关注,你要积极治疗呀。”在驻村工作队的反复劝说下,老普终于愿意接受治疗,并到甘孜州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最终确诊为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若想再下地正常行走,需要行左膝人工关节置换。可是高额的治疗费,是老普家庭无法承担的。


为了帮助到老普,刘远飞将他的情况向三六三医院汇报,并邀请医院骨科专家会诊。2021年12月,三六三医院院领导一行前往比里村开展调研帮扶工作,专门到老普家进行了慰问,提出治疗意见和方案,并决定由医院负担费用问题,为老普解决后顾之忧。


2021年12月底,老普坐上了到成都的班车。到达成都三六三医院以后,该院骨科关节亚专业组专家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顺利完成左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二天,老普便能下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