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1年1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3小时,三镜联合,三科组团
患者消化系统两处癌变病灶成功切除
本报记者 侯文瑾

    12月4日,73岁的张爷爷终于从德阳市人民医院出院了,张爷爷想到自己的病情,到现在仍然心有余悸,因为他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一场劫后余生。


吞咽梗阻
一查竟然发现两处癌


    “我吃东西的时候总感觉要噎到,吞咽起来很不利索,是有什么问题哦?”11月7日,家住德阳的张爷爷因为吃东西常常被噎到,吞咽异常的感觉已经长达半年之久,也迟迟没有自愈的倾向,于是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做了检查。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张爷爷不但食管黏膜发生结节状改变,与食管相连的胃小弯后壁还有一些小的不规则隆起,活检结果一出来,家人慌了神,张爷爷身体里同时发现食管鳞癌和胃腺癌。医生告诉家属,这是发生在两个部位的两处原发癌症,手术是防止癌症进一步扩散的办法。


“那是要把食管和胃两个器官都切掉吗?”家属忧心忡忡。


    “怎么切?切多少?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情况,我们要根据手术当中的情况才能决定。”胸外科副主任刁明强告诉张爷爷的家人。针对张爷爷的病情,胸外科、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组成MDT团队进行了讨论,3个科室决定联手制订一个对张爷爷最有利的方案。


深入探讨
用最佳方式让患者最大获益


    虽然一下查出两处原发癌很是不幸,但万幸的是张爷爷发生的是“早癌”。按照常规手术方法,食管和胃全切除,用结肠代胃,“如果这样做下来,手术创伤很大,恢复时间较长,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也会增加,日后贫血、倾倒综合征的发生概率也会变大,导致贫血、吸收不好、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的情况也会发生。”刁明强介绍道。MDT小组考虑到张爷爷的食管癌、胃癌均已突破黏膜层,失去了在消化内镜下切除的机会,但是可以在术中用内镜定位,由胃肠外科评估手术切缘和范围,争取保留大部分胃,并用胃来代替切除食管的功能。术前多次讨论让心胸外科、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医生达成共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为张爷爷保胃,让其能够过上相对有质量的生活。


    11月15日早晨8点半,按照事先制定的手术方案,3个科室联手开始了这台手术。首先由胸外科副主任刁明强团队经胸腔行食管切除手术,消化内科副主任凌晶团队置入内镜标记胃癌位置,胃肠外科副主任刘勇团队实时评估,3小时的手术过程中胸腔镜、腹腔镜和消化内镜“三镜联合”,共清扫淋巴结26枚,整场手术过程平稳流畅,这场食管切除+部分胃切除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病理证实,食管癌及胃癌均侵及黏膜下层,不适合单纯做胃镜下治疗,手术切缘未见癌残留及癌转移。


    经过2周的康复,张爷爷结束外科治疗,进入后续治疗康复阶段。


打破学科边界
大科室管理是“五代医院”建设趋势


    据胃肠外科副主任刘勇介绍,近年来,消化系统双源癌症的发病率上升,因癌症转移,殃及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寻找规范化的治疗途径和学科跨界,也成为学科发展的难点和突破点。为了能进一步给这类患者提供精准治疗,使患者利益最大化,创伤最小化,制订最优的诊疗方案,德阳市人民医院基于“五代医院”发展理念,将MDT(多学科联合诊疗)作为重要发展内容,积极统筹组织多学科专家深入合作。“近三年来,胃肠外科固定在每周二下午与肝胆外科、影像科、肿瘤科和病理科进行多学科协作讨论,通过各种辅助手段,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病情进展来制订最适合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这样一来,MDT团队“融合技能”实现多力聚合,打破学科束缚,多个问题一次解决,让患者从真正意义上获得精准化、个性化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而心胸外科,更是大科室管理中“跨界”的高手。按照“第五代医院”以器官和人体部位划分大科室的规划,心胸外科的业务跨界融合到头颈中心、胸部中心,心脏大血管中心和腹部中心,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儿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甲状腺外科、神经内科、感染科等专业形成MDT团队。同时,在肿瘤诊疗方面,又与肿瘤科、病理科、介入科、营养科等共享资源,共同参与患者的方案制订与实施。


    三镜联合,三科组团,张爷爷是最大受益者。但劫后余生的张爷爷并不知道,他胸腹部留下的几个微小的手术疤痕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