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1年12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实施一台高难度肿瘤切除及皮瓣修复术
手术范围直径仅1毫米
文/图 张瀚文

三维立体手术建模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医生戴上智能医疗眼镜“看透”患者血管、神经走向,在细如发丝薄如蝉翼的血管壁上“绣花”。近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状腺头颈颌面外科在毫米管径的血管上上演了一场高科技“大片”……

 

 


病灶血管丛生

 


50岁的周先生因牙龈晚期鳞状细胞癌,到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状腺头颈颌面外科求助。


经查,周先生的肿瘤已达6cm×5cm,并且病灶已广泛转移,侵犯到了下颌骨、口舌、颈部淋巴,而这些部位留给医生的手术空间非常狭小,且神经密布,血管丛生,要在这里进行肿瘤病灶的清扫,稍微不慎即会造成连接患者颅内的颈内动脉破裂大出血,分分钟就会要了患者的命,但肿瘤稍有残留又容易导致肿瘤复发及全身转移。


如何做到既彻底清扫病灶,又有效保护好重要神经、血管不受损伤?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甲状腺头颈颌面外科主任盛健峰带领团队,对周先生的病情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合并MR混合现实技术下,为其进行肿瘤切除及皮瓣修复术。

 


术前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

 


这个手术方案意味着什么?即盛健峰团队需要为周先生的原发病灶及淋巴转移情况进行CT三维可视化建模,借以在手术中有效避开患者重要血管及神经,有效切除肿瘤扫清转移病灶。再从患者大腿上移植一块带蒂血管皮瓣,精细微血管吻合修复周先生口腔内的术后空洞缺损。该手术的精细程度、难度,放眼整个四川,目前仅有较少大型三甲医疗机构能做到。


术前,盛健峰及团队对周先生的原发病灶及淋巴转移情况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盛健峰及团队可以借此全方位直接“观看”患者真实人体结构的解剖细节,并可通过手势和语音操作,对器官和病变进行立体几何分析,并展开虚拟解剖作业、模拟手术切除、手术方案设计和手术风险评估。


术中,在对肿瘤病灶切除、清理术中,凭借前期三维可视化模型,盛健峰与手术团队精准定位肿瘤及扩散病灶,并将它们一颗不漏彻底剿除,同时完美保护了周先生的重要血管与神经。手术时间缩短了一半,出血量仅50毫升。

 


在薄如蝉翼的血管上“绣花”

 


第三步的取皮瓣过程非常关键,需要手术团队取得带血管穿支的皮瓣,取少了皮瓣无法修复缺损,甚至有感染、坏死可能,取多了肢体血供不足会导致功能障碍甚至肢体坏死。盛健峰戴上了录入周先生3.0T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的医疗智能眼镜,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通过该眼镜,周先生即将取瓣的侧肢区域内,血管与神经在皮肤上肉眼“可见”。盛健峰在肢体上精准标记了血管走向,设计出取瓣的区域、大小、类型以及血管蒂长度,并精准完美地完成了取瓣。


皮瓣的血管吻合环节,选择将取得的带蒂血管皮瓣和颈部甲状腺上动脉及面静脉吻合,来完成对口腔缺损的覆盖。在1毫米的手术直径范围内,对薄如蝉翼的动脉壁进行微血管吻合,其难度无异于在几毫米直径的血管上“绣花”,然而盛健峰手法稳准狠,完美完成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