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版(2021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患者气道细若笔芯 ECMO保驾护航除顽疾
文/图 张洁蓉

一位气道重度狭窄的老人近日被送往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麻醉专家克服重重困难,运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保驾护航,成功为命悬一线的患者实施了手术。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被顽疾折磨60年 患者命悬一线

 


“有一位病人气道重度狭窄,最窄处直径仅约2mm,病情十分危重,请求会诊……”11月3日16时许,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接到肝胆甲乳外科的请求电话。


麻醉科副主任张莉赶到肝胆甲乳外科后,发现吸着氧气的患者面部潮红,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喘息不止,颈部甲状腺明显肿大。


该患者今年68岁,颈部肿大长达60余年。11月3日,患者因突发呼吸困难14小时后被送进医院。


肝胆甲乳外科经CT检查,发现病人甲状腺体积明显增大,周围血管严重受压移位,气管管腔严重受压变窄,而最窄处仅约2mm。


2mm!也就说患者只剩下这一细若笔芯的呼吸通道。

 


多学科联合会诊 制定手术方案

 


麻醉科主任王义得获知患者病情后,立即组织心胸外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多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


“造成患者目前险境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肿大所致!”专家组一致认为,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进行甲状腺手术切除。


由于患者气管长期受压,其软化可能性极大,一旦给予麻醉药物,极易发生气管塌陷梗阻,导致不能通气而窒息死亡。


同时,患者当前情况也不具备气管切开,以及建立其他紧急气道的条件。


一道道难关堵住了专家组前进的路,一个个方案又被专家们自我否定。

 


万难之际 救命重器ECMO显神通

 


面对重重险阻,专家组反复讨论后提出了新的救治方法:在体外循环或ECMO支持下,实施双侧甲状腺切除+筋膜组织瓣成形术。


体外循环需要开胸手术或经大血管(股动静脉),其创伤大,循环干扰大,不仅手术时间长,而且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高。患者的身体状况肯定不能承受如此大的创伤。


而被称为“人工心肺机”的ECMO无须开胸手术,只需通过插管引流病人的静脉血至体外,经过人工膜肺进行气体交换后,再通过动脉或静脉将氧合血送回病人体内。相较体外循环,ECMO的操作更具简便快速的优势。
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其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被医学专家应用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这一硬核技术以来,具备了同时开展体外循环及ECMO的条件,并成功运用于临床。但是,将此技术用于重度气管狭窄的外科手术的麻醉保驾护航在医院尚属首次(目前全省不超过3例)。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医院领导和职能科室组织多学科针对患者病情、手术计划、术中突发情况反复讨论,制定应急预案。

 


人机协同 硬核专家同台战斗

 


一切准备就绪。11月9日,肝胆甲乳外科团队在ECMO支持下,对患者实施双侧甲状腺切除+筋膜组织瓣成形术。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成员、体外循环灌注医师、麻醉医生共同协作,于局麻下顺利建立VV-ECMO循环后,开始麻醉。麻醉专家经纤支镜检查证实:患者气道显著狭窄并粘连。


整个手术过程中,心胸外科医师及相关科室均在手术室处于待命状态。


最终,在ECMO +肺通气双重呼吸保障下,肝胆甲乳外科团队历时100分钟,顺利为患者实施了肿大甲状腺切除手术。


术后第二天,患者气管导管拔除后神志清醒,第三天返回病房,目前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知晓患者的危机已基本解除,大伙儿都松了一口气。此次运用ECMO重器护航外科手术麻醉取得成功,标志着该院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川陕甘接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征程中迈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