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1版(2021年1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控护士姚秀芝——
点位上的“万能守门员”
本报记者 侯文瑾 摄影/炫伊

“您好啊,我急着回北京,我想知道该怎么做核酸?多久能出结果呢?在这做是能被承认的吧?怎么拿报告啊?……”


11月12日下午3点,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口核酸检测的入口处,一位年过六旬的婆婆看到护理采样点的护理专业组长姚秀芝迎面走来,便像找到了“安全感”,立即向姚秀芝抛出了她的疑问,希望能在姚秀芝这里解决眼下的难题。“您好,请问您现在是绿码还是黄码呢?如果绿码的话您可以直接在这里办理,同时您需要关注一下北京的疫情防控规定,需要您几天内的几次核酸检测结果或者……”姚秀芝忍着自己喉咙的嘶哑疼痛,事无巨细地向婆婆展开解释。这样的情形,姚秀芝在点位上每天会遇到无数次,而这也只是她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疫情发生以来,姚秀芝的身影奔忙在各个需要她的地方,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诠释着她对护理工作的热爱。

 

11年专业历练
娃娃脸下藏着“大能量”

 


初见姚秀芝,便能感受到她浑身散发出温柔的力量,不论是事无巨细地面对前来咨询的群众,还是在电话中交代工作事项,她都将事情考虑得有条有理,再用细腻温和的语气娓娓道来,一张略显稚嫩的娃娃脸和娇小的身材,只能让人联想到邻家小姐姐的模样,实际上,年仅31岁的她却是“征战”护理岗位长达11年的资深护士,而且先后在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二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姚秀芝的大家庭中,叔叔婶婶、堂兄弟姐妹都在从医、从事护理或医学院在读,浓厚的职业氛围与耳濡目染,让姚秀芝对待护理工作有着很深的热爱与理解。


11月2日晚上,成都公布出现1例确诊患者后,不少群众的健康码由“绿”转“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迅速反应,“由平转战”,同时作为黄码人员定点核酸检测医院,承担着高新区很大一部分的检测工作,在保证日常诊疗工作和绿码人员检测工作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面对工作量激增的核酸检测工作,所需人手自然也是成倍增加。当晚8点,姚秀芝本是正常下班,在驾车准备进入自家小区停车场时,收到了医院需要人手的消息,她选择立即调头,赶回医院,自此之后,便一连9天没回过家。


这也不是她第一次如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面积暴发,她主动参与到一线抗疫工作中;2021年7月成都高新区疫情反弹,她再次挺身而出,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协助采样点负责人全面开展抗疫工作,“这是我该做的啊。”姚秀芝淡然地说。

 


既是“哨兵”
又是“大管家”

 


姚秀芝不仅是一名临床护士,还是院内的感控护士。疫情发生后,院感防控则成了重中之重。医院迅速组织编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制度、职责、流程、质控标准等30类100余个,日常对人流、物流、信息流和环境做到严加管控,将哨点前移。姚秀芝担任的“感控护士”就成了点位上的一个哨兵。


凭借着多年来在感染性疾病科的工作经验,并经历了多次系统严格的防护培训,每天监督和指导工作人员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监测手卫生、排查感控隐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拍照汇报医疗废物……这些都是姚秀芝在岗的职责,其涉及内容之多、涵盖范围之广,使得做好这份工作并不容易。


凡是在核酸检测点位工作的人员,必须按照防护要求穿戴好装备后才能上岗,包括采样护士、收垃圾的物流人员、保洁阿姨,因此,所有人都要在姚秀芝的眼底下被“扫描”一遍。“白色防护服和蓝色隔离衣都要按照穿戴的顺序和要求,上岗时必须达到穿戴的标准。虽然大家都经过严格训练,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到小心再小心,我也会特别去注意大家的口罩鼻夹和额前防不胜防的碎发丝,查看面屏佩戴是否严格达到防护要求。” 每4小时换一批采样人员,姚秀芝都会重新到换衣间,面对不同批次的采样人员,重复着一遍遍的检查工作。


打开姚秀芝的手机相册,全部是姚秀芝需要在工作群里每天必不可少的“打卡”项目——“五张照片”,负责医疗废物转运的工人是否穿戴整齐,打包好的废弃物、称重量、打印条码及工人是否走在指定的转运路线上送至下一地点完成交接。“11月以来我负责的1号点位上黄码区有4加7个,绿码区4加3个,3号点3加1个,一共22个垃圾桶。”姚秀芝了然于心。


除此之外,姚秀芝还要在点位上建立台账,所有经手的工作都有迹可循,同时,也要负责及时调配和补充防疫物资。


“芝芝踏实、灵活、有眼力见儿。”作为护士长帅文洁的得力助手,姚秀芝将后勤保障做得井井有条。


“芝芝,防护服要用完了……”


“芝芝,3号点位‘手消’没了……”


“芝芝,体温枪坏了……” 点位上常常能听得到呼唤姚秀芝的声音,随之而来的,都是姚秀芝温柔从容的回答 “好的”。在同事们眼中,“万能”的芝芝仿佛是他们在岗位上工作顺利的底气,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每天协助大家安全上岗后,姚秀芝还要拖着大大的板车到医院行政库房、物资库房、设备库房领取点位上所需的物资,慢慢地护送物资至采样点卸货,娇小的身躯在面对工作时竟然能释放出使不完的劲儿,姚秀芝也因此成为采样点上当之无愧的“大管家”。

 


用心用情服务
群众带着暖意走出医院

 


疫情发生以来,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的相关岗位上一直没少过姚秀芝的身影。


10月中旬,成都秋天的夜晚能感受到清晰的凉意。一天,正在核酸检测点上值班的姚秀芝遇到了一位从外地到成都的女孩小杨(化名)。


小杨到达成都时,健康码意外变成了黄码,这种情况下,没有一家酒店可以接受小杨入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小杨必须就近在定点医院做核酸检测,直到持有阴性核酸报告才能找到落脚之处。姚秀芝得知情况后,立即为其联系紧急通道,将采集到的样本送至检验科,争取在最短时间,即4小时内让小杨获得检验报告。姚秀芝不忍小杨在寒冷的秋夜里独自瑟瑟发抖,便为其拿来休息的凳子,安顿其在核酸检测点外休息等候。


11月以来,姚秀芝在核酸检测点上帮助的群众则更多了。接到社区通知,不少七八十岁的独居老人也需要做核酸检测,老人们不会用智能手机,或是好不容易找到了采集点却忘记自己的身份证号……为了让老人们顺利检测核酸,姚秀芝便想方设法帮他们联系到儿女,或是协同社区帮老人们打通核酸采样的最后一步,一个个电话,一句句解释,“感觉自己每天说话都没有停下来过,但是能帮助他们顺利检测核酸,我的努力也没有白费,这就够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最大的热忱为群众办好实事,也是姚秀芝对自己的要求。


不论是平时还是特殊时期,情况各不相同的群众带着核酸检测的需求前来,或充满疑问,抑或无助,通过姚秀芝的耐心引导,群众也都带着暖意离开医院。


扛过了盛夏,又迎战寒冬。作为采样点的管理者,姚秀芝在多个点位和关口,层层把关,牢牢地协助医院织起防控网络,在管理好采样点的同时,也为全院各类人员进行核酸采集相关知识培训,共计培训医务人员、工人400余人次……


提起防疫期间的工作,姚秀芝坚定而从容,但提起4岁的儿子,姚秀芝还是红了眼眶,“妈妈你什么时候能陪我?为什么还不回来?”姚秀芝每次在电话里听到儿子的“质问”,她只能用温柔的声音回答:“疫情缓和了就回去呀。”随着成都不再有新增病例,姚秀芝也终于重返自己的小家,对于常常缺失对儿子的陪伴,姚秀芝虽有遗憾,但她说,“没有‘大家’的平安,哪来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