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1年1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摆脱巨大腹壁切口疝 79岁老人为医护团队“点赞”
本报记者 侯文瑾

编者按:外科,作为一个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除了有很多冰冷的手术器械,更多的是救死扶伤的医者使命,医护人员在面对疑难杂症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勇于探索解患者病痛,既精进了技术,又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家住成都市温江区的王大爷今年79岁,近两年来,老人的健康之路走得非常“坎坷”,直到日前离开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时,他给手术医生竖起了大拇指,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两度大出血
患者腹壁现巨大包块

 


早在2019年,老人就因心累气紧到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当时被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医生为其安置了永久起搏器。然而术后3天,老人又因“胃巨大溃疡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突然开始呕血,老人及其家属因对手术风险的担忧拒绝了医生手术治疗的建议。没想到一周后,老人再次突发消化道大出血,因错过了一周前的最佳手术时机,老人的情况更糟了,出现了严重的贫血、低蛋白,凝血功能异常……为了及时挽救老人的生命,医生在反复和患者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急诊做了“胃大部切除术”。
虽然术后老人的生命得以挽救,但因两次大出血致其身体内环境变差,术后切口愈合不好。种种因素导致老人术后半年原切口处出现了包块突出。刚开始时包块较小,没有疼痛不适感,老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时间推移腹壁包块越来越大,伴有明显的坠胀不适感,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

 


手术难度高
医护团队精准施策

 


因前一次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老人在家属的陪伴下再次前往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该院疝和腹壁外科专业组长、副主任医师汪雪详细向老人讲解了切口疝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一家人经过考虑后决定让老人入院手术治疗。


入院后,汪雪所带的疝外科医护团队为老人制定了个性化诊疗计划,快速康复护理全程介入治疗。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腹壁起主要支持作用的肌腱膜层愈合不良而产生的腹壁疝,发生率为2.0%~11.0%。腹部大型手术后切口感染者切口疝的发生率更高。腹壁切口疝产生的原因很多,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术后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增高的情况都可导致切口疝的发生。”汪雪介绍。


术前检查发现,老人腹壁缺损值为9cm×20cm,属于巨大切口疝范畴,加上其长期腹腔内容物突出,导致疝囊形成的“第二腹腔”容积明显增大,如果这个时候贸然将腹腔里的内容物一次性回纳,会致腹腔压力突然增大,引起腹腔室间隔综合征,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手术是治愈切口疝的唯一有效方法。”


汪雪团队根据缺损大小,为老人申购了特殊规格的疝修补材料,结合其身体状况,最终决定采用开放手术方式治疗,即用腹壁疝经典术式将补片放置于腹膜前,最大限度减少对腹腔的干扰。


入院准备一周后,汪雪主刀为老人进行了手术,本次手术中运用了现代疝外科中多项核心技巧,如组织分离技术(CST)、腹横肌松解技术(TRA),用时一个半小时顺利成功地置入补片完成切口疝修补,老人术中出血不到20ml。


术后3天,老人各项检查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监测恢复正常,大家的心才放了下来。


经过一周的术后康复,老人逐渐恢复了精神抖擞的面貌,出院时,他对主刀医生汪雪感激地竖起了大拇指,为其团队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