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1年09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数字技术抗疫实践与探索
周锦程

摘要

    本文根据国内外关于数字技术助力抗疫的公开资料,归纳出2020年以来数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场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技术具有“快速精准排查”“线上社群动员”“技术线上合作开发”的优势,能迅速汇聚资源、整合资源,随着5G时代到来,将更深更广地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动员;数字技术将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人和物都是“数字公民”,“数字化生存”让全世界成为数字化世界。

关键词

数字技术;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数字化进程;数字化世界

作者

    周锦程,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数字技术第一次全面介入公共卫生事件。


    2021年8月13日,成都高新区天府一街,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天府健康通攻坚组办公室的5块大屏幕上,“一码两系统”(四川天府健康通、四川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四川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每秒更新一次。截至当天12时,四川天府健康通注册用户累计超过9960万户,日活跃用户数量居全国前列,累计亮码40亿余次、扫码10亿次。

    一年多时间里,数字技术在抗疫斗争中的实践与探索,迅速推动了全社会的数字化进程。

 


    数字技术助力政府加强社会面管控

 


    与新冠病毒这种人类共同的敌人战斗,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数字时代,万物互联,数字技术帮助政府有效调动和组织资源,为打败新冠病毒赢得时间。


    数字媒体及时发布信息,稳定社会、凝聚人心。疫情期间,全天候发布信息的数字媒体成了公众及时获取疫情动态的主要渠道,实时动态的信息更新与传播对于消除恐慌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疫情暴发后,在百度地图 APP中“迁徙地图”上可看到疫情暴发后自武汉迁出人员的去向,“发热门诊地图”则显示用户附近所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一款名为“航班管家”的应用,可显示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出港航班的各目的地数据。各级政务新媒体拥有独有的权威信息来源,是公众获取疫情防控信息最权威的渠道。无论是“国家级”的“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主办),还是“乡镇级”的“智慧桂溪”(成都市高新区桂溪街道办事处主办),都在及时发布防控决策、指导意见、科普知识,对稳定社会、凝聚人心起到独特的作用。[1]


    数字技术助力打造“数字政府”,科学、精准抗疫。2020年2月9日,广东省深圳市上线了可自主申报获取的腾讯健康码,成为全国首个疫情期间凭“码”出行的城市。浙江省杭州市依托新型城市治理平台“城市大脑”搭建的“卫健警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系统”,与卫健委、公安等各部门共享、比对数据,可以了解疫情重点区域到杭人员信息,便于早期介入、动态管理。河南省郑州市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开发疫情防控数据平台,开发出发热门诊登记系统、钉钉疫情摸排统计系统、疫情态势分析系统。贵州省“云上贵州多彩宝”的“疫情防控服务专区”打通在线问诊应用,支持对确诊与疑似病例数据趋势、性别年龄、人口分布等主要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并提供远程图文问诊服务。河北省廊坊市在“健康廊坊” App 中增加“疫情自查上报”功能,市民在上面填报健康状况、个人外出史等相关信息。App采集到的信息,与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发热门诊记录等临床信息实时对接。针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发的“数据批量上报系统”,支持数据统计、报表导出、分析汇总等,构建“互联网+精准排查”。


   “数据大脑”快速揪出行踪瞒报者。2021年1月11日,四川省统一的健康码(四川天府健康通)上线运行,后来四川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和四川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与之完成对接。“数据大脑”不是一个冰冷的大数据系统,而是由大数据、技术模型和人性化服务共同支撑的综合智能体。在疫情排查方面,“数据大脑”在汇集多个部门的海量数据基础上,按照赋码规则赋成红黄码。之后,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大脑”快速、有针对性地将信息分发给相关部门、市州进行排查。四川省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管理处处长刘冰介绍,此前有一名去过郑州高风险区的人员瞒报行踪,就被“数据大脑”揪出来了。“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快速给他赋了红码,第一时间下发给当地进行排查,当地排查结果也迅速反馈到‘数据大脑’中留痕”。“如果有人恶作剧,或自己不小心用手机去扫隔离地的场所码,四川天府健康通也不会出现变红现象。”省大数据中心信用发展处副处长刘张解释,“‘数据大脑’会利用大数据时空轨迹筛查模型,对和确诊者出入同一场所的时间、空间进行叠加运算分析,跟确诊者不存在关联时间段和关联场所的人,即便想让健康码变红都难。”该中心总工程师周学立表示,下一步将提升“一码两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力争使“四川天府健康通”适用于更多政务服务场景,与社会治理进行更多结合。[2]


    智慧市场抗疫辅助系统实现市场防疫管理可溯源。2020年2月4日,“智慧市场抗疫辅助系统”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南农贸市场试点成功,并于2月5日在龙湾区其他23个农贸市场上线。该系统设有入场自助扫码登记、频率预警、商户追溯、物价监控等功能。在该系统上线的各农贸市场,市民入场扫码登记成功后,后台会记录入场时间。若居民超过“2天可入场1次”的规定,系统会在现场发出预警。该系统后台根据农贸市场各经营户生成商户追溯码,一旦某个农贸市场发生疫情,可实现消费者溯源和商户溯源双向排查。[3]

 


数字技术让一线管控实现智能化

 


    如果靠人力防控疫情,时间一长就力不从心,防线最终会被病毒突破。比如在登记人员的外出流动方面,人力手段往往效率低、流程多,因而难以为继;比如纸质通行证反复经他人之手验证,极有可能产生交叉感染风险。


    面对疫情初期一线防控的难点和痛点,数字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了人工难以解决的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高精度时空服务。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无人机按照系统生成的航点以及飞行路径,能够执行厘米级精度的飞行,这次在抗疫斗争中实施精准喷洒、巡检喊话等防疫作业。北京、湖北的北斗植保无人机被广泛用于区域内消毒防疫,一架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覆盖5000平方米,并且能够深入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北斗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形成的“北斗+”信息产品,可以对感染者的行动轨迹进行精确定位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京东物流智能配送机器人,将各地送达的医疗物资快速送往医院隔离区。抗疫期间,为保证疫情期间快递物流的高效供应,全国各地数十万台北斗终端进入物流行业,通过北斗精准定位,成为抗疫前线的一支“轻骑兵”。[4]


    智能体温检测门紧盯发热人员。这种检测设备通过热成像无感测温,能在瞬间识别人体温度,检测精度高且不受气温变化影响,同时具有统计人员数量、金属探测识别等功能。


    卡口管理系统助力精准防控、精准施策。2020年3月初,“城市卡口体温快速筛查暨流动人员疫情监测防控平台”在山西省大同市上线,各个场所的智能体温检测前端设备将信息实时上传汇总到该平台,实现了数据的整合和共享。该平台基于热成像、人脸识别、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具有联动万物、自动数据分析、多维感知管控、精准识别等功能,成为全国第一个把体温筛查和流动人员防控排查结合在一起的信息管理系统。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博园社区投用的“村社卡口管理系统”通过智能计数,将人员出行防控落实到户、精确到人,同时实时记录外出人员活动轨迹。针对外来访客、重点管控人员,实现智能识别,实现了村社卡口管理即扫即走、即走即控、即停即办三大功能。系统投用后,相比以往人工登记缩短了90%的时间,且卡口仅需配备一两名工作人员,最大程度减轻一线人员工作负担,极大地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上万社区提供安全服务的“疫点通”“疫情通”,也属于“卡口管理系统”。它的特点是,大城市防控和小社区联防相结合。在医院、社区等小场景中,通过智能摄像头、可视门铃、门禁网关等AIoT设备作为“触手”,对居民、访客的进出情况、人脸识别、行动轨迹、健康指标、消毒情况等数据进行有效监控和跟踪管理,通过云端的安全大脑“中枢”分析处理后,指导社区工作者防控管理。众多小区的大数据还可以为城市疫情动向、风险研判进行预测和指导。[5]


智能化电子门条记录人员出行轨迹。2020年2月10日一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兴建街道办事处90个封闭小区以及临时封闭的小区正式使用电子门条。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二维码,确需出门的居民,首次可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填写个人信息,填写完成并提交,信息将会在“智慧城市人员管理系统端”生成该人员的出入登记电子档案。第二次及以后出入本小区,只需在家提前手机微信扫码,填写出入事由,直接提交,数据平台会判断此人是否符合出行条件。出行人15分钟内凭手机界面截图,向卡点工作人员出示即可,无须在室外等待。电子门条还可以通过数据汇总,精准判断各社区的人员流动状态。一旦出现感染或者疑似感染情况,能够快速分析出密切接触人群的出行轨迹,为政府部门决策和医疗部门后续工作提供数据参考。[6]

(下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