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1年09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扶贫初心不改 造福当地百姓
——记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医生苏志
胡晴琴

“你先问下大爷吃了什么药或者其他东西没有,我把他的情况反映给皮肤科的同事,研究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近日,记者走进成都青白江区弥牟镇公立中心卫生院见到刚从凉山州金阳县木府乡回来不久的苏志医生时,他正在与木府乡卫生院的医生通电话,协助诊断病情。


“当地卫生院医生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会给我打电话。我们就采取‘云端诊疗’的方式开展远程问诊。”苏志介绍道。据悉,从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整整3年,苏志在脱贫攻坚、医疗帮扶期间,始终铭记共产党员的身份,为当地群众筑起了一个“健康堡垒”。

 

医疗扶贫虽远不怠

 


谈及入党的初心,苏志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在震后现场参与救援时看到无数党员冲在前面,不怕危险、不怕艰难,这股精神深深地触动了他,当下就立志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其中的一员。完成救援任务后,他向医院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3年前的一个周末,一个电话打来,正在陪妻女在四川科技馆参观的苏志停下了脚步。“医院正在组织人员前往凉山进行脱贫攻坚、医疗帮扶,为期3年。”听到电话里领导说完这个消息后,苏志感觉心中熊熊的烈火被点燃了:从医多年,治愈患者无数,如今还有更需要医生的地方,他想,我一定要去!但看着6岁的女儿,牵挂着家中年迈多病的父母,对家庭的这份责任谁来承担呢?同为医生的妻子看出了他的担忧,鼓励他说:“去吧,那里更需要你,家里面有我。”


得到了家人的支持,苏志想用医疗技术帮助木府乡脱贫攻坚的心更加坚定了。随后准备了两三天,他出发前往距成都700多公里的凉山金阳县木府乡卫生院。

 


乡卫生院也能做手术了

 


木府乡的生活环境比苏志想象中更艰苦,刚去的时候没有自来水,他需要每天和同事轮流去山脚下背水,才能有水做饭和饮用;离县城虽然只有40多公里,却因山路崎岖要花一个半小时车程。为节约时间,他和同事每次前往县城都要买回够食用半个月的蔬菜、肉类和水果;山里通信讯号差,与外界几乎“失联”……对于从小就吃苦耐劳的苏志来说,生活上的艰苦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当地卫生院的医疗环境及人们的就医观念。
“乡卫生院总共只有6间房屋、5名医生,医疗条件差,人才匮乏。大部分群众对医生缺乏信任,反而迷信鬼神,往往一些小病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而被拖成了大病。”面对当时的困难,苏志说:“我有信心,经过3年,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苏志首先和乡卫生院院长商量,从组建科室和规范管理入手,得到了院长的强力支持。他开始身兼数职,不仅是医生,还是护士和医院会计,重新梳理乡卫生院组织架构,从患者就诊、开具处方、行医治疗、医保结算各个环节入手,逐一进行规范。他带着医生规范储藏室、药房、医生办公室、静脉配药室、无菌操作台、结算室,并开设了内、外、妇、儿、康复、皮肤等科室,乡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随后,他申请从西昌市采购一批医疗药品及器械,打造了一个无菌治疗室,每晚定时消毒,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能立即对患者实施救治。


一次,遇到一位患者流血不止,如果送到县城就医,患者将失血过多。作为临床专业的外科医生,苏志当即为患者做了清创缝合手术。此后,他又开始思考,为了当地群众,不仅要帮助乡卫生院完善科室组建、进行质控管理,还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此后,他开始在工作之余组织乡卫生院医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把临床经验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在条件有限,没有医疗教学设备的情况下,就让他们用剩余的纱布和针线缝合蔬菜、水果,练习伤口的清创和缝合。”苏志介绍说,通过耐心、细致的教学,当地医生也能独立完成浅表包块切除术、清创缝合术等门诊手术。随着苏志治愈的患者逐渐增多,村民对苏医生的信任逐渐建立了起来,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于是亲切地把他称为“好心的成都医生”。


除了在乡卫生院开展医疗服务,苏志还要定期去村里给老人义诊、健康体检,给儿童接种预防。木府乡平均海拔2500米,最远的村距卫生院来回需要6个小时的车程,还要走很长一段崎岖的山路。由于当地人白天要去山上采摘花椒,只有晚上才会在家,苏志和同事需要等到晚上才能进行入户体检,有时回来时已是凌晨一两点。苏志说:“当地老百姓大多说的是彝语,虽然语言不通,但只要听到彝语说‘咔莎莎’(音),我就知道这是谢谢的意思。很高兴我做的一切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从最开始来到乡卫生院看到一年住院人数只有30人,到2019年的210多人,再到2020年最多时达到320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府乡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2020年家家户户还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下山到井边去背水了。“我见证了当地的脱贫攻坚成果,并和当地老百姓战斗在一起。作为一名党员,我很自豪我参与其中,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

 


不能陪伴女儿的父亲

 


苏志前往木府乡帮助脱贫攻坚时,他的女儿6岁,如今已经9岁了。他错过了女儿的幼儿园毕业典礼,也错过了女儿的小学开学典礼。“有一次回来去帮女儿交学费,老师问我‘你是谁?’”为此,苏志满是愧疚。这位对女儿来说缺席了3年的父亲,每年只能利用假期回家两三次。今年扶贫任务结束回到青白江的时候,苏志的妻子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终于不会再说我的孩子是没有爸爸的孩子了。”面对亲人,苏志总是感慨万千。在女儿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她对父亲充满了依赖,而之前的3年中,每次回家后再返回木府乡时,苏志都会选择在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悄悄地走。“看见她哭我也会不舍,但任务还未完成,我只能做一个狠心的父亲。”苏志感慨地说道。


虽然不能在身边陪伴,但苏志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伴女儿成长。在凉山州木府乡的3年,每天晚上七八点他都会出现在乡卫生院的院子里,寻找微弱的网络信号和女儿视频通话,了解她的情况。“下雨天就撑一把伞,冬天就穿厚点嘛,已经很亏欠她了,每天就这一个小时的陪伴不能缺席。”尽管网络信号时常中断,但是无论春夏秋冬,当地人都能看到苏志在院里与女儿视频的身影,同事们笑称这是“木府乡的一道风景”,这更是一个扶贫医生的缩影。


2021年6月,苏志光荣完成脱贫攻坚、健康扶贫任务,用他的实际行动为祖国脱贫攻坚战贡献了自己的热血,但巩固拓展保障脱贫攻坚成果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对此,苏志表示,还将继续践行党员医生的使命,通过“远程医疗”的形式帮助凉山州木府乡的群众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