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1年08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核酸筛查采送检报应一气呵成
姚常房

当下,出现本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且存在社区传播的地方,大规模核酸筛查正在进行中。核酸筛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快而准确,必须保证采样、送样、实验室检测、结果报送等环节顺畅衔接、一气呵成。


笔者了解到,目前并不是每个省都具备核酸筛查一气呵成的能力:要么在居民组织动员上底数不清、仓促上阵,不知道到底应该采多少、检多少,无法保证不缺一户、不漏一人;要么样本送检不及时,人、车数量不足,导致样本积压或实验室等待时间过长;要么无法实现动态调度,导致有的检测机构样本积压,有的则收不到足够样本;要么检测结果上传、信息流转慢,居民几天拿不到检测结果,拖延了疫情研判时机……


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大规模筛查所用信息系统能不能经得住考验。比如,信息骤增时,“堵车”问题是不是频出,系统会不会崩溃、瘫痪。笔者在某城市核酸采样点发现,早上8时开始的核酸筛查,到9时,信息系统就“罢工”了,工作人员不得不改为手工填报。单单这个环节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也增加了出错的概率。信息系统是贯穿核酸筛查过程的一根线,对一个省来讲,建议要有支持百万或千万级并发访问量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并且经受过实战的检验。否则,临时补救代价太大。


核酸筛查各环节要想做到如“行云流水”,检测方案需先行。要细化每个工作环节,对意外情况做出预先安排。仓促上阵的后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浪费资源,各个环节也容易在实际操作中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