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3版(2021年06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结果“出炉”
61种药品采购成功 预计每年可节省255亿元
据新华社

 6月23日,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在上海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拟中选企业148家,拟中选产品251个,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计算,每年可节省255亿元。


     这是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规模最大的一次。涉及品种数量最多、涉及采购金额最高、注射剂品种占比最高等看点,使得此次集采备受关注。

 

注射剂成集采“大户”

 

    此次集采的一大亮点:在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注射剂品种占集采品种总数一半,涉及金额约占此次集采总金额的70%,成为集采“大户”。


   “通过注射剂集采,临床患者受益面将进一步拓宽。”上海市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处处长龚波介绍,集采注射剂均通过一致性评价,价优的基础上疗效也有保障。其中,抗生素类注射剂价格降幅明显,如常用头孢的价格降幅达到75%。


    据了解,此前集采注射剂仅有1年的采购周期,此次集采注射剂的采购周期与口服制剂相同,视中选企业数量给予1年至3年不等的采购周期。


   “相较于口服片剂,注射剂的主要市场是在医疗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姚宇说,注射剂集采比重的提升,将进一步为公立医院节约相应的医保资金,为公立医院发展准备“资金弹药”。

 

集采品种数量创新高

 

    61种拟采购药品采购成功——此次集采品种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一批常用药品费用将明显降低。


   “在抗癌药中,包括紫杉醇、盐酸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等重要化疗药物中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说,对肿瘤患者来说,这将大幅降低医疗费用。


    此外,不少药品品种均是首次“亮相”集采名单,比如造影剂碘克沙醇注射液、营养剂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等。

 

采购金额创新高

 

   “中标的ω-3鱼油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需要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贝朗医疗高级业务总监刘杰介绍,该药原价为400多元,中选价格降到113.91元。


   “这次集采竞争最为充分和激烈的是抗凝药利伐沙班片。”龚波介绍,20多家企业参与竞争,入围限价为每片27.6元,最终平均中选价约每片0.5元,最低达到每片0.18元,集采产品的充分竞争可以帮助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并节省更多医保资金。


    此次集采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集采前价格计算,涉及公立医疗机构采购金额550亿元,创下历次集采新高。

 

外资药企中选数明显提升

 

    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148家企业的251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投标产品中选比例为71%,相比前四批集采的中选比例,投标产品中选率趋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有10家外资医药企业的11个产品拟中选,涉及法国赛诺菲、美国通用、德国费森尤斯、以色列梯瓦等,外资企业中选数较前四批有明显提升。


   “参与这次集采申报的外资企业约有50家。”姚宇说,外资企业参与集采的积极性正在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仿制药正给外资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外资药企对我国药品集采制度的认可度和响应度在提高。”龚波说,通过参与集采,外资药企的原研药也在不断惠及患者。比如原研药奥沙利铂价格降幅约83%,这将进一步惠及肿瘤患者。


    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第五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经覆盖218个药品品种。下一步,按照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要求,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范围将持续扩大,进一步提高群众受益面和获得感。

 

观点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带来“双赢”

 

    所谓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即在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开展招投标或谈判议价时,明确采购数量,让企业针对具体的药品数量报价。其目的是以量换价、降低药价和医保控费。


    长期以来,国内医药购销领域的灰色利益输送为各方诟病,由于国内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患者手中,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加价,导致药品最终价格达到出厂价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成为“看病贵”的重要成因。而销售代理制企业畸低的出厂价、自办销售企业畸高的推广费用都是公开的秘密,购销领域的混乱直接抬高了药品临床使用时的价格,让探寻药品合理价格成了“剪不断理而乱”的死结。


    带量采购则是酝酿已久的医改重要举措。在目前医疗服务价格相对低廉的情况下,降低药品成本是最有效降低患者开支的方法。从现实角度而言,药价整体上确实有较大下降空间。一方面,带量采购承诺及时还款、联盟采购方式降低了药品生产、销售成本,堵住了“二次议价”、回扣空间,给企业明确发出销售承诺和销售预期,能将药企从“带金销售”的无序竞争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对患者而言,相关部门承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进行“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确保中选药品进入医院并得到优先使用,保质保量且保证低价,通过以量换价,最终达到让医保基金降低总体用药花费的效果。


    随着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全面实施,中标品种的销售费用会相应减少。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实际盈利水平降幅预计将小于药品降价幅度。根据医药类上市公司统计数据,营销成本整体达到了60%以上,因此,挤掉销售费用等“水分”,正是带量采购的初衷。药企获得带量采购订单,药价平均降幅52%,节省了60%以上的销售费用,药品生产企业仍有盈利空间,同时在更大范围内让老百姓享受到降药价带来的福利,结果就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