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4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全国人大代表李雪平见证基层全力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壮大村医队伍 让群众更有“医”靠
□本报记者 冯若冰整理

       近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村委会内,全国人大代表、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正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着村里集体经济壮大、粮食生产、耕地保护、卫生站发展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

       2023年,李雪平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将关注点放在粮食生产、耕地保护上,提出的适当提高黄谷收购价、加大种粮补贴力度、加大对社会化服务投入的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一一回复。一年来,他努力在每一次履职活动中学习取经,不断提升履职水平。今年,他的关注点放在了基层医疗上。

       大量走访调研

       从卫生站这个小切口引入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亲临眉山,在永丰村卫生站强调,“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

     “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我仍牢记于心。”李雪平深有感触地说,总书记在永丰村重点考察了“一田一站”,去年他的关注点放在了“一田”上,今年则放在了“一站”上。村上会议结束后,李雪平径直走向村卫生站,细说着他今年的建议。

       在村卫生站内,村民王兴仕正和另外2名村民排队看病,村医周良伦则一边查看村民病情,一边在电脑上做着诊疗记录,村民们足不出村便可就医看病。看似简单的就医流程,却是永丰村全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没错!今年我的关注点就在基层医疗上。”李雪平说,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基本、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质量是重中之重。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提法,而是基于李雪平对村卫生站的深度思考。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过去半年多时间,他走访了当地许多地方,开展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座谈等,最终才以卫生站这个小切口引入,对发展壮大乡村医疗卫生队伍、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质量提出精准务实的建议。

       建议壮大村医队伍

       群众心声就是努力的方向

       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完善,但人才支撑仍有短板,存在乡村医生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激励不足等问题。

     “很多基层医生都是‘赤二代’‘赤三代’,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情况已然出现。”李雪平分析道,以一窥全貌,究其原因,在他看来,主要是当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留都困难,加之很多村级医疗阵地服务功能弱化、患者流失,基础医疗设施落后,医护人员难以提供优质服务。多重原因交织,导致乡村医生队伍人才力量薄弱。

       基于此,今年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发展壮大乡村医疗卫生队伍 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质量的建议》,从4个方面给出答案。他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健全激励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定向培养,加大农村基层医疗设施设备的投入,提升乡村医生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水平,让乡村医生这股新鲜血液能够“走得进”“留得下”“信得过”“干得好”,这样才能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质量的提高注入新动能。

     “群众心声就是我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李雪平身上有股朴素的韧劲儿,他希望这个建议得到落实,让基层群众看病更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