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3版(2021年06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派驻壤塘县仁朋村第一书记赵付伟——
雪域高原上传播致富经
本报记者 杨琳

6月中旬,记者见到了刚从壤塘县仁朋村扶贫回到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的第一书记赵付伟,憨厚、低调、腼腆,脸上总挂着笑容的他,一边拿着手机,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视频中的场景——在仁棚村的土豆种植基地里,他正指导村民操作由他亲自设计的“高原高半山全自动土豆播种机”播种土豆。


赵付伟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要彻底把贫困群体扶起来,拔掉‘穷根’,一定要把‘输血’工程转变为‘造血’工程。这就要求把贫困户的潜力开发出来,挖掘其内生动力,释放自身潜能,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上阵父子兵,建设特色土豆基地


仁棚村是壤塘县上壤塘乡的一个农牧结合村,平均海拔3570米,139户村民中有贫困户65户。全村有耕地581亩,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仅适宜种植一些传统的农作物,由于产量低,村民们都不愿意种植传统农作物,大片的土地因此撂荒。


“土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村民只能通过社会救助、政策性补助及上山挖药材来维持生活。”赵付伟介绍。于是,他在心里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为此他走遍了仁棚村的家家户户,同时他了解到,仁棚村虽然是半农半牧村,但仅有的580余亩土地却没能真正利用起来。农牧民群众还过着“种一天、收一天,土地产量全看天”的日子。


为了能找到最适合的种植作物,将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他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老人家种了一辈子的地,一定能够为这里的群众找到最合适的作物。”当他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父亲,父亲爽快地答应了此事,先后三次往返于邛崃和壤塘之间。老人克服恶劣的气候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与赵付伟建起了蔬菜大棚,一边无偿向当地群众传授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一边实验性种植经济作物。经过多次尝试,他们发现土豆不仅最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而且淀粉含量高,超过平原种植的土豆。


2018年先期进行了试种,2019年依靠省妇幼保健院的10万元帮扶资金,仁棚村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亩土地,建起了土豆种植基地。当年种出的红心土豆总产量就达到了15万公斤,总共收入22万元,全村65户贫困户每户增收1000元,75户非贫困户每户增收800元,30余名群众劳务费人均增收2000元。2020年扩大种植规模,彻底实现了机械化种植。


“理工男”第一书记,自制播种机


说起设计全自动土豆播种机的初衷,这还得从他为村里购买的一台土豆播种机说起。“换岗不换行。”赵付伟说,他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所学的专业就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后,他发现人工种植土豆效率非常低,为了提高播种效率,赵付伟自掏腰包花了1.2万元在网上购买了一台自动播种机。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满怀信心地开始使用播种机时,它却在原地打转。“村子里的土地多为坡地,土层薄、石头多,这台播种机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分析出原因后,想着自己的专业,赵付伟便萌生了自己设计一套适应这种地形、地质特征的全自动播种机。


从2019年9月开始,赵付伟便利用空闲时间设计图纸并制作模具。3个月后,一套耗资1万元左右的全新土豆播种机在赵付伟的老家邛崃市完成装配。


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通过不断地试验和优化,再经过3次修改后,土豆播种机2.0版出炉,并投入使用。“最难的部分就是传动装置,当时采用的是履带式,但柴油机带不动,传动料碗也是花费了很多时间才优化好,以前的只要一下地就坏了。”赵付伟说。


据介绍,此时的2.0版土豆播种机已由原来的单排种植实现了双排种植,在种子下种方式上也进行了优化,能提高三分之一的产量,挖沟渠、播种到培土全自动作业,一天可轻松种10亩以上土豆。“一名驾驶员,两名种子分拣员,就可以实现自动播种。”赵付伟说。


目前,“高原高半山全自动土豆播种机”已经申请到了专利,同时,壤塘县在策划脱贫攻坚博物馆,准备将赵付伟设计的“高原高半山全自动土豆播种机”模具放进博物馆。


宣传致富途径,改变村民固有思想


2016年9月,省妇幼保健院在仁朋村成立联户牧场,但藏民们受“不杀生”传统习俗的影响,对卖牛杀牛仍有思想顾忌。


“为改变村民固有思想,只有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耐心向仁朋村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宣传致富途径,指导通过牦牛畜牧业摆脱贫困”。2018年12月,赵付伟亲自上山购买联户牧场牦牛,上山途中遭遇极端天气出现咳嗽、发热、面部水肿等症状,为了不影响购买销售工作,赵付伟仍带病坚持在高海拔地区工作10多天,在身体实在吃不消的情况下才到壤塘县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右下肺炎伴水肿,因病情急重被村干部紧急转送到成都治疗。为不影响扶贫工作,在治疗结束后,赵付伟又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


通过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村民们逐渐改变不愿杀生的传统思想,开始积极主动养牦牛、卖牦牛,通过几年养殖,贫困户增加收入7000余元,村集体收入增加3万元。


为有效巩固全村脱贫成果,2020年4月,赵付伟积极组织协调仁朋村联户牧场续签工作,通过出栏牲畜及畜产品出售,刺激全村牧民牲畜出栏积极性,从而带动全村畜牧业发展。


受爷爷影响,一直希望为社会作贡献


作为壤塘县上壤塘乡仁棚村第一书记,也是省妇幼保健院后勤干事,赵付伟2020年被中共壤塘县委授予“优秀第一书记”,2020年被壤塘县人民政府宣传部评为“壤塘好人”,2021年3月被四川省委组织部集中表扬为“优秀第一书记”,2021年被评为2020年脱贫攻坚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


当谈起自己获得的荣誉时,赵付伟说,他很感谢省妇幼保健院给他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他从小在农村长大,跟着爷爷和父亲耳濡目染,自己喜欢农业,刚好国家又有政策,当第一书记期间,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真正为村民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赵付伟也想起了曾经当兵的爷爷。“我的爷爷赵红武是铁路工兵,1951年入伍,1973年退伍,并且参加了一年多抗美援朝,留在平壤建设两年,在那边一共待了4年建设铁路,抗美援朝回来后,回到老家邛崃市兴贤镇小渡村当了10年村支书,我从小和爷爷一起生活,很小就听爷爷讲喀秋莎,觉得很厉害,对军事和机械都很感兴趣。在爷爷的影响下,袁隆平一直是我的偶像,我希望能用我学到的知识为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