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1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奇妙之旅(三)
唐慎微是谁?
杨琳

姓名:唐慎微
性别:男
职业:医生
生卒:约公元1056年~1063年
座右铭:让前人所有的医学知识都能流传千古。
成就:仅以个人力量编纂的《证类本草》,成为《本草纲目》的祖师爷。

 

他有一个理想

 

    北宋末年,蜀中唐门医学世家出了一位青年神医,名叫唐慎微。他祖籍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市),小时候随家人迁居成都。另有一说元佑年间(1086~1094)应蜀帅李端伯之招,至成都行医,居于华阳(当时成都府东南郊),从此便定居成都华阳从事医业。


    唐慎微出身世医之家,他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浸染,于是对医学有着深厚的兴趣。唐慎微长相平平,举止又颇为木讷,尤其不善言辞,这或许成为他以后能耐住寂寞,潜心研究医学的一个优势。唐慎微极其聪明,对于医学知识他总能心领神会。由于他的聪颖与勤奋,很快便掌握了医学的精髓,尤其对于经方有深刻的研究。


    据同乡宇文虚中的回忆,元祐年间,他父亲患有非常严重的风毒病,请唐慎微治疗后很快就好了。随后唐慎微指出,这病在一定的时候还会复发,可能仓促发作一时难请医生,于是预留方药,嘱咐他家里的人在某年某月旧病复发时,将预留方药启封如法治疗。果然,到了唐慎微预计的时间,宇文虚中父亲的病突然复发,家里人赶忙取出唐慎微预先留下的方药并依法救治,经过半月的时间就痊愈了。


    唐慎微虽是“深于经方,一时知名”,但决不因此恃才傲物,作风非常朴实,为人治病诊断处方很谨慎。在成都行医期间,唐慎微不避寒暑,不辞辛劳,只要有病人不论贵贱一定有招必至。他医术高明,经他之手医治过的患者,都能得到很好康复。但他又与其他医生不同,就是他从不收取诊费,只求病人能向自己提供一些良药的知识,以此来作为报酬。


    唐慎微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他对当时医学发展的前景感到异常担忧,他一直有个很大的理想——完成本草学集大成的工作,让前人所有的医学知识都能流传千古。

 

他所处的环境

 

    唐慎微有这个理想已经很多年。


    但是,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医药书籍几乎全部靠手抄笔录或者口传心授保存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本新的著作问世以后,若干年后,要么流失殆尽,要么经过反复传抄,错误百出。这种状况自然大大影响了医药发展的速度。直到北宋时期,印刷术盛行,许多医药书籍才得以刻版流传。


    北宋王朝建立后,政府组织过两次大规模的本草编撰活动,第一次是公元1061年官修《嘉祐本草》,第二次是宰相兼学者苏颂主持编写《图经本草》。此外,民间不少药物学家也编过本草类的典籍。尽管各书都有所长,但给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真正要查阅资料时反而有些无所适从。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把所有本草典籍进行汇总整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岂不很好?


    可是,如果唐慎微自己要编写一部医学著作,其工程之浩大远远超出了想象。中国医学浩瀚如银河,各门各类的资料相当庞杂。朝廷要编写医学著作都必须成立专门的编写班子,穷尽所有的资料才能勉强完成。而唐慎微只是一个民间医生,根本无法动用国家资源,因此想要凭借个人力量完成这项工作,实在有些异想天开。

 

他是如何起步

 

    虽然一般人不敢这么想,但唐慎微不是一般人。唐慎微利用医生这个优势一边看病,一边在各地搜集药方。


    唐慎微想,读书人接触的书多,让他们来帮着自己收集资料不是更好吗?为此,唐慎微定下一个规矩,凡是士人来找他看病,分文不取,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他们帮助收集名方秘录。这个新奇的办法深得读书人的欢迎。他们在看各种经史百家书时,只要发现一个药名、一条方论,便赶紧记录下来告诉唐慎微。


    就这样,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唐慎微终于收集到了大量的医药资料。依靠这些资料,唐慎微于公元1098年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的初稿。


    宋朝尚书右相蒲传正读到《证类本草》的初稿后,连连称奇。于是他派人到四川传信,请唐慎微到朝中当官。谁知唐慎微回信说,自己要继续修订这部书稿,以作盖棺用,蒲大人美意心领了云云。


    唐慎微说到做到。经过16年的辛勤增补、修订,31卷本《证类本草》于公元1098年终于定稿,并以《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名字付梓出版。公元1116年,宋朝医官曹孝忠再次校对全书,并命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正式向全国推广。

 

他的《证类本草》很牛

 

   《证类本草》是宋朝以来集本草学大成之作,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内容最完整的一部划时代本草学名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使用价值和文献价值。该书使我国本草从此具备了药物学的规模。


    据博物馆管理员蒋林玲介绍,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不仅合并了宋代掌禹锡所著《嘉佑本草》和苏颂所著《图经本草》的全部内容,而且旁征博引,精细考察,采用“图文对照”形式,辑录了宋以前各家医药著作,从而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医药文献。《神农本草经》《本经集注》《新修本草》《炮炙论》《开宝本草》《海药本草》等已散失的珍贵本草文献的主要内容,都依靠《证类本草》得以保存下来,利于后世辑复。


   《证类本草》载药1558种,其中新添药物就有476种,较前世本草大有突破。


    《证类本草》问世后,历朝修刊,并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行,沿用500多年。由于内容丰富而全面,《证类本草》也成为后世各类本草著作的基础,李时珍就以其为蓝本,编撰了传统药学的巅峰之作《本草纲目》。李时珍称赞唐慎微:“学识博,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皆其功也。”


    若干年后,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评价说:“《证类本草》要比15世纪和16世纪早期欧洲的植物学著作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