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1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奇妙之旅(一)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本报记者 杨琳

    编者按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团委共同组织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和“博物杯”第二届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温江校区举行。当天,博物馆还开放了夜间参观活动,让大家体验了一场“神奇的博物馆之夜”。


    从今天起,大众健康报记者将带你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见识藏身于校园的珍宝,体验其中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了解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踏入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一楼大厅,一幅古代名医图映入眼帘,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11位名医带领大家一起步入“中医”和“中药”两个主题展区,这里有目前发现最早的经络教学模型漆人、“中国最古老的牙刷”、清代木质伤药葫芦……通过观赏一件件医史文物和药物标本,让我们穿越千年时空,感知中国传统瑰宝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博物馆里有什么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也称四川省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02年,由1956年建立的中药标本馆和1989年建立的医史博物馆合并而成。


     在温江校区建设的新博物馆2018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新馆展陈面积约5000平方米。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管理员蒋林玲介绍,这里集医药文物、药材标本的收藏、陈列和研究于一体;馆藏有清代药柜、民国候诊椅、铜药臼、铜制熏炉等文物珍品,还有大批珍贵的近现代名医资料;展示了数千年的传统医学,特别是四川中医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博物馆收藏的大量中医药历史文物资源,里面的珍宝得益于数十年馆藏积淀和校内老师捐赠,据悉这里是全省乃至国内展览技术先进的中医药专业博物馆。同时,也是目前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基础最好、设施最完善、内涵最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与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一楼的医史博物馆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长期陈列有各种医药卫生类文物和古医籍文献等展品。


   二楼的中药博物馆内陈列了各种与中医药有关的文物、标本,诠释了“中药之库”的底蕴,让人大开眼界。


   除了将名贵中药材一一陈列外,馆内还摆放了许多“伪品”。蒋林玲说,这种真伪品种并列的方式,既便于学校教学,也提供给参观者一个辨别真伪的机会,在参观的同时增长知识。


    更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3D全息投影、影视听相结合等技术,演示医学发展进程。其中,完整的清代药房“步景堂”,为大家呈现了当时药房候诊、诊疗、抓药等场景,让参观者直观地感受中医药的精深。


    此外,博物馆内还安设了针灸、碾药等多项体验型展品,使观众们在参观之余,能亲身体验传统中医的历史和文化。蒋林玲表示,自开放以来已有5万多人次参观,“我们不仅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还是四川省、成都市和温江区的科普教育基地。”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在一楼“杏林遗珍”展区内陈列着各类中医和中药文物,包括一些药物加工文物、各种中医相关的器物等,直观地反映了古代的医学面貌。其中包括汉代铁杵臼,宋代铜唾盂,清代青花瓷药坛、漆皮脉枕,袖珍的民国时期小药瓶等,特别有意思的是“清代木质伤药葫芦”。


      蒋林玲向记者介绍,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是清代木质伤药葫芦。枝叶形盖,外壁漆地洒金,腹壁竖书9行42字,“伤药”两字偏大位于首行,但因为时间久远,文字已经脱落不清。


    而清代木质伤药葫芦出土时检测到其内壁还有药粉残留,可见这个葫芦从前是用来装药物的。


    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在汉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带闹瘟疫,死了许多人,无法医治。有一天,一个壶翁来到这里,他在一条巷子里开了一个小小中药店,门前挂了一个药葫芦,里面盛了药丸,专治这种瘟疫。时有汝南人费长房,见此老翁在人散后便跳入壶中,他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带了酒菜前去拜访,老翁便邀他同入壶中。费长房从此随其学道,壶翁尽授其“悬壶济世”之术。


    此后,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悬壶济世”便成为治病救人的代名词,也是古代医家追求的人生境界。


    不过,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用葫芦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干燥。


    从历代史籍中得知,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如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而且,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医治很多疾病。

 


葫、壶、福啥关系

 


    一个优秀的符号会给传播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医药文化来说,葫芦无疑就是一个“超级符号”。


    葫芦细腰,上下两个圆球,形态优美、造型古朴典雅,线条柔和灵动,能体现东方文化的情趣和神韵。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殊的思维方式——象征主义。


    葫芦是中华吉祥文化的象征符号,外形像“吉”字,“壶”与“福”字谐音,因此药葫芦也是消灾除病、吉祥如意、福寿康泰的象征。其枝茎称为蔓带,“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葫芦常蔓延多果,内藏多籽,故葫芦蔓带多籽,谐音寓意“福禄万代,多子多孙”。“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齐全。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


    古人将葫芦作为盛放药物及酒的容器,既密封不走味,又得葫芦清香之气,融天地精华于一壶。“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壶中美酒启之醇香彻腑,茗之更可解忧。把药与酒浸渍于壶中,密封时日,启封饮用,是古人治病的重要方法。于是葫芦与医药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物嘴小而腹大,玲珑而蔓带者,葫芦也。


    世人种之赏之藏之用之,视葫芦为宝物者,取其寓意“福禄”也。


    人,福禄之根源者,健康也。自古以来呵护炎黄万代健康者,悬葫(壶)济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