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1年05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珙县创建“医共体区块链” 构建“智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唐煜雯 黄艳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机构公益效益不平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珙县积极探索,目前通过依院建链、党建领链、群众进链的方式,创建“医共体区块链”,改变传统上下级矩阵式管理、左右不互通共享的工作方式,形成纵横交织、开放共享的“智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依院建链
破解基层公共卫生“均衡发展”难题

 


    创建“联建化”医共体。采取集团化运作方式,以珙县人民医院、珙县中医院2个医院为龙头,吸纳17个乡镇卫生院、336个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按“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模式组建2个县域医疗卫生健康集团,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建成紧密型医共体;成立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疗集团进行统一领导;统筹全县医疗卫生资源,实现集团化管理和一体化经营。


    搭建“信息化”大平台。投资1300万元,实施“医共体区块链信息项目”建设,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建设业务协同集成交互系统、共享数据资源中心、云资源库一体化的医共体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各单位之间的应用集成、业务协同及数据互联互通。


    建立“共享化”资源库。整合医共体信息平台关联医疗三监管、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中医药数据中心、疾病预控等10个卫生工作管理平台,破解公共卫生管理各自为政的窘境;县卫健部门和医共体牵头单位通过信息平台掌握调度全县医务人员、药品器械等医疗资源,目前已通过区块链出具各类报告17965人次、占基层卫生院总量的88%。

 


党建领链
破解基层公共卫生“公益效益”难题

 


    坚持党员示范优服务。将全县医疗系统党建工作上“医共体区块链”(以下简称“链”),创建党员学习园地、思政教育网络课堂,党员可入链学习,定期上传思想汇报、介绍工作成效;创建网上“党员名医工作室”,党员带头拒绝医药回扣、过度医疗等行为,带头开展每天门诊免费诊疗5名患者行动,实现执医为民、公益为民。


    坚持廉洁行医促规范。派驻纪检组通过定期登录信息平台,防止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实时将案例查处、行风作风问题、不良医疗行为等在链上平台进行通报,目前已对不规范医疗行为提醒预警2572次、认定问题345个、诫勉提醒23人;运用链上平台每季度自动生成财务、医疗质量、医院运营效率等评估数据和等级预警,目前全县公立医院药占比连续两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坚持效益提升增动力。链上平台科学核定岗位人员设置及编制数,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开展公立医院薪酬绩效改革,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考核奖励工资”薪酬分配制度,有效激励医务人员干事创业、赤诚服务。2020年,珙县人民医院和珙县中医院医疗收入分别增长9.7%、3.2%,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的比重逐年降低。

 


群众进链
破解基层公共卫生“便民惠民”难题

 


    提供“一键服务”。研发智慧医疗手机APP,群众通过手机APP进入市县乡三级医院平台,根据智能导医服务提醒,线上完成科室选择、专家预约、手术预约、缴费、转诊、居家诊疗等医疗需求,有效缓解医院日均900人次门诊量的压力,实现群众诊疗“最多跑一次”。


    完善“一人一档”。村卫生室将辖区人员的电子健康卡、健康信息上传链上平台,制定适合患慢性疾病、生活自理困难等各类人群的11类健康管理服务包,有针对性地提供“菜单式”医疗服务;卫健部门和医保部门实现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信息共享,对“两病”患者政策范围内的药品费用,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70%,切实减轻慢病患者用药负担。


    实施“惠民项目”。根据信息平台患者数据库,对健康信息、所需服务等开展数据分析,针对性实施“明目洁齿”等惠民公益卫生项目,建立2个视光学中心,率先在全市县级层面开展青少年弱视治疗;体检服务以“自选套餐+专家解读+临床治疗”的方式,将正常医疗定价下调20%~30%;名医组团下乡巡回义诊127次,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