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5版(2024年01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81岁患者术后出现胆瘘
一根导管从鼻腔引流腹腔积液
□杨洁 本报记者 侯文瑾

       近日,德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内镜组收治了一例由下级医院转诊的81岁胆瘘患者,打破多项条件不足,通过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短期内实现精准救治。此项技术的成熟开展,标志着该院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技术已进入可视诊疗的“精准”时代。

       患者刘大爷在当地医院进行了胆道探查手术,由于高龄,全身基础情况差及自身愈合能力不佳,一期缝合的胆道未完全愈合从而出现了胆瘘,遂从下级医院转诊至德阳市人民医院,该院肝胆内镜组长陈健在详细了解病情后对该患者的病情做了初步总结:腹腔引流管内有大量胆汁样积液,全腹膜炎,腹腔严重感染。

       怎么办?若让患者短期内再实施一次手术,普通人都不一定能承受,更何况患者是高龄老人。陈健向肝胆胰外科主任李友伟汇报了患者的病情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穿刺引流只能解决患者腹腔积液的问题,如果不想办法降低胆总管内压力,胆总管破口处会经久不愈。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放置鼻胆管可以降低胆管压力,从而让胆总管破口自行闭合,考虑到患者高龄,全身基础情况差,ERCP应该是目前最适合该患者的治疗方式。

       李友伟在听取汇报后,马上召集ERCP小组成员李锋、周禄科。在慎重讨论后,一致认定:可行!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检查胆总管内还有没有结石,如果有结石可取出其中的结石,还可以通过特殊器械将引流管放入胆道,再经过患者的鼻腔放置在患者体外,从而将胆总管内的胆汁充分引流,减轻胆总管内的压力,促进胆总管破口生长。

       在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和同意后,转诊入院当天的17点30分,刘大爷躺上ERCP手术台。陈健、李锋负责主刀,周禄科密切协助,三人背着总重15公斤的铅衣开始进行操作,插管、造影、置管,不到半个小时,手术顺利完成,看着从鼻胆管内流出的浑浊胆液,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随着鼻胆管内胆汁引流,腹腔引流管的引流量逐步减少,患者的感染也很快控制下来。术后第10天,刘大爷正常饮食后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