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版(2021年04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正确认识胆结石
蓬安县中医医院 罗卿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一般来说,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女性。但近年来,胆结石患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患病群体也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该病的发病原因多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胆结石有些什么危害?胆结石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些什么?本文就详细介绍一下有关胆结石的知识。

 


胆结石的病因

 


    胆道系统是由胆囊和胆管两部分组成,而胆管又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根据结石所在的部位不同,胆结石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


    一般来说,胆结石的出现是因为人体胆汁分泌紊乱、胆汁成分发生变化,胆汁内有结晶析出,结晶逐渐钙化,进而形成结石。而导致胆汁分泌紊乱的原因非常复杂,影响因素有很多种,目前认为可能与人们饮食过于油腻、生活环境水质偏硬、生活不规律、胆道感染、体内寄生虫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胆结石的症状

 


    有很多胆结石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是通过体检才发现。而部分患者会反复出现上腹部隐痛的症状,同时伴胀满、反酸等症状。进入急性发作期后,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呈阵痛,可持续15~30分钟/次,如果症状更严重,还可能伴随黄疸、发热等症状。

 


胆结石的危害

 


    第一,胆囊结石可能引起慢性炎症,但是有一部分结石是静止型的,没有炎症,所以这一部分引起胆囊癌的可能性要小一些;如果说胆囊结石有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胆囊壁炎症反复增生,就很可能引起胆囊癌变。第二,一些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比较大的单个息肉很容易引起癌变。第三,肝内或者胆管里面结石反复刺激、炎症、感染,也可能会引起肝内的胆管细胞癌变。

 


胆结石的治疗

 


    很多胆结石患者在确诊后,第一反应都是:“医生,是不是要做手术,把胆囊切除?没有胆囊会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


    因为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浓缩胆汁,当进食后刺激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很多患者就会担心,切除胆囊后会不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


    那么,确诊胆结石后一定要进行手术吗?其实这也是分情况的。


    如果患者的症状不是特别严重,比如表现为轻微的腹痛,建议患者要定期到医院找医生会诊、复查B超。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医生也建议可以保守治疗时,就可以吃一些消炎利胆的药物,有效避免胆结石导致的炎症发作。如果疼痛剧烈、反复发作,已经确诊为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者,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


    一般来说,手术包括以下方案:第一是传统的开刀手术,这种手术的弊端在于切口比较大,恢复期较长。第二种则是腹腔镜手术,这种手术与传统开刀手术相比,更加安全、微创,只需在腹部穿刺1~4个小孔,就能完成手术。对患者来说,痛苦少,恢复快。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胆囊的功能良好,炎症不是很严重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保胆取石的方式,最大程度保留器官功能。

 


胆结石的预防

 


    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首先要保证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其次,饮食也要规律,三餐按时进行,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再次,坚持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后,不吃生食,减少肠道寄生虫的发生,如果已经有寄生虫,要进行驱虫治疗。


    而对于已经患有胆结石的患者来说,一定要格外注意饮食,不吃或者少吃生冷、油腻、富含胆固醇和刺激性食物,如肥肉、蛋黄、辣椒、白酒、油炸食物等。一旦出现持续性上腹痛,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