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骨性关节炎的形成是因阴阳两虚、肝肾不足而产生的。故而在该病症的治疗过程中,应主要选择活血通络、补肝肾强筋骨等治疗原则,以此来使骨性关节炎的退行性病变起到有效改善,从而达到预防与治疗的效果。
何谓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OA)又被成为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从本质上来说,骨性关节炎虽然名字中带“炎”,但并不是炎症,而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关节软骨等提前老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在中医学中,《内经》中已经对骨性关节炎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将其纳入到“骨痹”“痹症”范畴内。我国中医学历史悠久,许多名家对该疾病都有较为精辟的论述与丰富的治疗经验,进而使得我国对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自成体系。
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一、内治法
(一)专方专药
根据历代名医的经验与近代医师的自拟方,其对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两种药方。
1.化瘀燥湿汤:丹参30g,当归20g,川芎15g,红花15g,茯苓15g,半夏15g,白术15g,枳壳12g,防己12g,牛膝12g,苍术10g。部分专家认为骨性关节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痰瘀互阻、湿浊阻络,因此致病应从祛瘀通络、健脾除湿方面入手,故拟此方。患者需要每日服用1剂,连续服用20~50天。
2.骨痹汤:龟板30g,熟地黄15g,骨碎补15g,淫羊藿15g,肉苁蓉15g,杜仲15g,川牛膝15g,土鳖虫10g,鸡血藤9g,穿山甲6g,甘草6g。部分专家认为骨性关节炎与肾虚关系较为密切,因此治疗应从“肾主骨、藏精、生髓”入手,故拟此药方。患者需每日服用1剂,需连续服用2~3月。
(二)辨证论治
中医体系中,辨证论治是核心的中医治疗思想。此种治疗方式针对性较强,会对患者的个体化特征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专家对于骨性关节炎的分类如下。
1.部分专家将骨性关节炎分为气滞血瘀证、脾肾不足证、风寒湿阻证、痰湿结滞证等四种,分别给予桃红四物汤合三妙散、骨质增生丸、健脾除湿汤、五苓散合二陈汤进行治疗,患者需连续服药1~2月。
2.同时也有专家将骨性关节炎分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三种类型,分别给予理气化瘀汤、六味地黄丸加减、独活寄生汤进行治疗。
3.三型分类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气滞血瘀证,分别给予患者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身痛逐瘀汤等进行治疗。
4.也可以根据疾病的病变特点进行分类。发病初期可用化瘀定痛汤进行治疗,重点进行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治疗;病症中晚期则可给予患者化瘀温经汤,该阶段应以补益肝肾、养血荣筋为主,进而使患者的血液循环与骨内高压情况得到显著改善。
二、外治法
外治法是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与内治法相比,外治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具有作用直接、起效快、效果好的特点。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医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中医学中的外治方法也被增加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
近年来,临床中的常见外治方式有以几种:(一)药物敷贴。《内经》中曾提到了“复方通温散”,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的情况。(二)中药熏洗。该方式的运用一般会借助熏蒸按摩机器。(三)中药离子导入。此种方式,患者需先将药垫敷于患处,再使用离子导入仪器进行治疗。(四)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这三种方式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据调查显示,可对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缓解,联合使用效果更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