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4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中医药大会》展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
赓续数千年 中医正青春

       中医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同时中医药学又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古代科学。它不仅记录了一代代中国人与疾病斗争的经验与方法,更承载着我们对自然、对生命的探索与追寻。近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制作的《中国中医药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展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了解中医文化打开了一道大门。对于中医你可能会有很多疑问和盲区,你可能会想中医具有科学性吗?中医过时了吗?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今天就带您一点一点了解中医。

       中医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中医的整体观念。人不仅和自然是一个整体,同时身体的各个部分也是一个整体。小整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大整体的相关信息,这是中医的核心观念。

       中医的变化观念。比如,春夏秋冬人的脉搏是不一样的,面色是不一样的,健康程度、精力等也是不一样的,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

       中医的相互联系观念。人体的各个小整体是相互联系的,比如,舌头这个小整体既是人体的一个部分,也与身体其他器官相互联系。

       中医的动态平衡观念。无论你身体偏弱,还是偏强;力量偏大还是偏小;岁数偏年轻还是偏大;只要是处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身体就基本上处于健康状态。中医有机地将以上这四点结合起来,从不同的维度去了解人体的状态,从而发现疾病。

       中医具有科学性吗

       2012年,成都地铁3号线掘进时在天回镇3号墓里面发现了930条医学竹简——《天回医简》。《天回医简》的发现在2013年被评为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这是一本内容翔实、资料全面、临床实例丰富、理论扎实的古代医书,其中大多选用扁鹊和弟子的对话,被称为中国人在医学界的“新论语”。

       在《黄帝内经》和中医的理论体系里面,“效”和“验”一直都居于首位。《黄帝内经》强调“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突出了中医在实践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的高度融合,使其契合于“科学”,所以无论经过多长时间它都具有科学性。

       中医跟现代医学冲突吗

       首先,中国文化最讲究“合”,中医也强调治疗要“诊合微之事”。现代医学的一些治疗和检查手段,其实是对中医传统四诊的一个延伸,它拓展了“望闻问切”的范围,能帮助医生更加细致深入地检查患者。

       其次,中医丝毫不排斥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当代的核磁共振、CT、超声等使望诊的手段更丰富了,以前我们用肉眼“望”,现在我们用核磁共振、CT、显微镜来“望”,还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来“望”来“问”,现代科学的方法拿来为中医诊断、辨证所用,这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中医随着时代变化和科技进步来创新发展,同时侧面证明了,中医并非传统的“守旧派”,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也在不断地融合创新。

       中医能和现代科技结合吗

       中医的高科技产品“中医四诊仪”能把医生的主观感觉变成精确的客观数据,被称为“中医大脑”,这是传统的中医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目前,“中医四诊仪”已经运用到神舟十二号中国空间站中,用来评估宇航员在特定外太空环境下的综合健康状态。

       航天员在外太空受到如失重、辐射、昼夜节律改变、振动噪声、密闭环境等特异性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诸多航天医学问题。“中医四诊仪”通过舌诊、面诊、脉诊等方式,获取航天员身体的参数,进行科学化监测,保障了航天员的在轨生活。

       中医会被现代医学同化吗

       开放包容才能发展,无论是“望闻问切”还是核磁共振、CT都只是判断患者状态的手段,中医的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都是当代中医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那么,中医需要“守正”的是什么呢?是中医的哲学思想、辨证论治、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器物、以数据为中心的思想。

       精准的大数据和中医缜密的医理、独特的思维、丰富的智慧相结合,是中医科技力量的崛起,也是传统的中医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是中医的文化自信。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