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0版(2024年01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百姓身边的民生新事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规范预制菜产业、跨省办理婚姻登记、建设无障碍环境……这些身边事,事事关系我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民生无小事,一起来看2023年百姓身边的民生新事。

       中央地方合力“炒好”预制菜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多地出台新规,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1月,沪苏浙皖的市场监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统一预制菜生产操作规范,对预制菜原材料、加工、包装等方面提出要求。

       点评: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田间地头。预制菜兴起,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具体体现,也是“三产融合”、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

       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6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1个试点省份,双方均非本地户籍的婚姻登记当事人,可凭一方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在居住证发放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婚姻登记。

       点评: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范围扩大,意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便民服务更便民。

       向扫码强制关注使用说“不”

       6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消协组织也就“扫码强制关注使用”发声,通过发布倡议、组织经营者进行自律承诺、开展专项消费监督等维权工作,呼吁商场、餐厅、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关注公众号、不过度索取个人信息。

       点评:任何消费模式、服务方式都应有边界,必须以尊重消费者意愿为前提,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期待社会各界齐心协同共治,早日杜绝强制扫码关注乱象,为消费者创造安心、清朗的消费环境。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计划》从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对“圈”内生活提出更详尽的规划。

       点评: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要充分了解群众的现实需求,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规划布局,真正“圈”出老百姓的幸福感。

       出拳治理APP乱象

       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聚焦APP安装卸载等提出12条措施,围绕APP开发运营者、分发平台等提出14条措施,进一步为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制定规则,明确边界。

       点评: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行业健康生态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只有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引导各类APP健康有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周到的信息服务。

     “一老一小”个税扣除标准提高

       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调整后的扣除标准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

       点评:作为优化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之一,“一老一小”个税扣除标准提高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生育养育的鼓励和照顾。

       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降低

       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借贷双方有序调整优化资产负债,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随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发布公告,对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调整范围、调整规则、服务渠道及时间等进行明确。

       点评:无论是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还是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抑或是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都有助于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居民出行环境“有爱无碍”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进入新阶段。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门性法律,这部法律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点评:各地在新建改造中应该严格落实法律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加大监管,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迈向“优不优”。

       守护未成年人用网安全

       10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重点规定了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促进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内容,为未成年人用网保驾护航。

       点评: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言,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意义重大。必须站在塑造网络新风、净化网络空间的高度,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而安全的网络场景,不断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网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