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6版(2023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做让乡亲最放心的好“门巴”

     谭晓琴

  甘孜州炉霍县虾拉沱镇中心卫生院乡村医生,白求恩奖章获得者。

     2010年,被确诊患有“右肺大细胞肺癌”,但仍坚持工作。

  从医18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立足本职开拓创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疗工作者的风采。

  先后荣获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1983年,我出生在农牧区一个普通藏族家庭,2005年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卫生院工作至今已有18年。

       18年来,我从最初乡亲们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藏语:医生)”到“最放心的好‘门巴’”,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与患者之间的鱼水深情,用自己的行动治愈了众多乡亲的疑难杂症。有人说我是一名医德高尚、时刻牵挂病人的好医生,身受癌症折磨却仍然坚守在高原偏远的乡村卫生院。其实我想说,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平凡地做事,平凡地生活。

       内心深处的声音呼唤我回到家乡

       其实,我从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原本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工作,可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声音不停呼唤我回到挚爱的家乡。

       阿爸是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30多年的老医生。小时候,当我看到乡亲们因为阿爸为他们解除了病痛而竖起大拇指时,钦佩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立志长大后也要做一名能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的医生。

       通过公开招考,我成为炉霍县虾拉沱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生。通过不断的努力,我很快成为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2006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8年被任命为卫生院院长。

       最大的愿望是基层医疗环境更好

       在我回乡工作的最初几年,患者对我并非十足信任,年轻而充满激情的我也曾遭到打击。

       有个很小的事例,医生在接诊时戴口罩本是卫生之举,但在老百姓眼里,会觉得看不起他们,嫌弃他们。遇到这种状况时,需要解释许久,有时仍然难以消除他们的这种心理,进而排斥治疗。为此,我们数次下乡进行卫生宣传并为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会诊,慢慢地,才让这种旧观念有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也放心地到卫生院就诊。

       卫生院最缺的就是医疗辅助设备、人才和药品。平时下乡巡诊时,我身上总会携带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需要走访的患者的联系电话、姓名、病症和需求。有时我去成都治病时就会跟医院说明一下情况,给患者带点药品回来,随时跟踪他们的病情。作为一名医生,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基层的医疗环境能更好一些,让老乡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医者仁心,我用真情感化绝症患者,乐观地坚守岗位,只愿做虾拉沱田野边的一缕阳光洒向千家万户。

       27岁时我被确诊罹患肺癌

       2010年4月12日深夜,天气十分寒冷。我接到出诊电话,要到一户住在帐篷里的农户家接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当时很多人不愿意住院分娩,也没有定期做产前检查的观念。那天经过紧张的助产,婴儿顺利出生。正做着产后护理工作的我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原来家属怕母子受凉,不知道什么时候给密闭的帐篷里加了个烧炭的炉子。“不好,一氧化碳中毒!”我赶紧叫家属拉开帐篷通风换气,自己摇摇晃晃地将炭炉提到外面后,就一下子晕倒在地上。

       自此以后,我的身体大不如前,免疫力下降,经常病痛不断。

       2010年10月,我的咳嗽症状加剧。拗不过父母的我,被强行拉到县医院住院治疗。一周后,症状没有任何缓解,医生建议转上一级医院进行明确诊断。这时,剧烈的咳嗽让我无法连贯地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并陆续出现各种缺氧症状:心累、气紧、发绀……转到甘孜州人民医院后,我做了各项系统检查,仍然未能查出病因。此时的我必须依赖持续高浓度吸氧,下床都变得吃力起来。

       无奈之下,母亲陪我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在一次检查完,我虚脱地睡着后,不会按键打电话的阿妈在小姨打来电话询问时才告诉家里人我的情况。除去医生身份外,我又多了一个身份:癌症患者。2010年12月,我27岁,被确诊罹患肺癌!

       家里人和医生怕我接受不了,一直对我隐瞒病情。医生护士除了询问我的病情变化,从来不在我床边谈论病情。家里人怕我看见口服药的包装,偷偷把胶囊抠出来重新放到没有标签的空瓶子里。

       乡亲的牵挂是我前行的不竭动力

       老家的父老乡亲们怎么能相信,一个活泼快乐、不知疲倦的人竟身患癌症,善良的当地村民挂念我的病情,自发组织在白塔之下转塔10万圈为我祈福。这真的让我很感动!

       意外总是防不胜防,谁能想到我会患上癌症!确诊后,我就像站在悬崖绝壁上,轻轻一丝风都能把我和家里人吹进万丈深渊。毫不夸张地讲,也许因为我自己学医,也因为曾接受过军事化管理和训练,我不怕得了绝症,更多的是怕家人担心,怕他们难过,怕我的父母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怕自己没时间尽到做女儿的孝道。

     “行至水深处,坐看云起时。”绝处逢生,才能大难不死。唯有乐观面对,活在当下,才能收获美好未来!乡亲们的牵挂是我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哪怕用尽最后一丝气力,也要做一个鲜水河畔的好“门巴”。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先后在成都多家医院接受了伽马刀、化疗等系列治疗,使病症逐渐缓解,身体状况也渐渐得到了恢复。但是,近两年由于病情发展及长期服药,我又出现了右下肺不张、免疫力下降,经常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各个系统的感染,每半年就需要到省级医院接受一次复查,然后带药回家治疗。

       趁身体撑得住再为乡亲做些事情

       在查出肺癌后,我辞去了卫生院院长一职,卫健局也批准我安心治病休养。在家休养期间,很多次我都在心里问自己——难道我要这样接受命运的安排?未来的人生路要这样“养”下去吗?不甘于此的我,在病情稳定后,谢绝了组织和亲朋的关心,主动请求回到卫生院继续工作。父母放心不下,只好轮流到卫生院为我煎药做饭,成了我的“贴身保镖”和“保姆”。我非常感谢他们,感谢他们直到今天都义无反顾地支持我的工作。

       如今,我依然坚持每天到卫生院上班。每天到卫生院找我看病的病人不少,下班或节假日在家休息时,不少村民也找上门来看病。考虑到我的病情,同事们处处关心我,不让我过度劳累。我深知自己虽是一个病人,但乡亲们相信我、需要我,我只想更多地帮助他们。

       现在还有人问我,“你是学医的,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真的就不怕吗?”我说正是因为我是学医的,我更懂得生命的珍贵,有句话说得好:“在你烦恼鞋子合不合适时,还有人连脚都没有。”所以,我没理由气馁。趁我的身体还能撑得住,还能为我的父老乡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会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工作机会,直到最后一刻。(据谭晓琴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播撒人文火种 培育时代新人”医学生人文教育春播行动中的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