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9版(2020年09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小儿惊厥,科学护理方法须知
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 何彬

小儿惊厥是儿科急诊常见疾病,多见于6岁以内婴幼儿,以1到2岁最为常见,多表现为婴幼儿身体抽搐和神志障碍。而大部份儿童在满5~6岁之后就很少再出现惊厥了。

 

 


小儿惊厥的症状

 


通常小儿发热时会出现小儿惊厥,在发热开始后的24小时内开始身体抽搐,抽搐常在体温急速上升时出现,也有部分患儿在退热时出现。此时孩子会突然失去知觉、叫不醒、目光呆滞,或眼睛往上看、嘴唇发黑、牙齿咬紧、全身包括手脚抽动、肌肉僵直与松软无力交替发生。痉挛时间,大部分在计时到10分钟,少数多于10分钟。由于小儿惊厥发作的时间通常不长,等到达医院时,抽搐多已停止,且不会留下任何神经症状或无肢体麻痹无力等情形,但是1~3小时内会嗜睡,之后便完全回复正常。


小儿惊厥通常在9个月到5岁之间发生,以1到1岁半最常见,而5岁之后就很少见。造成发热性抽搐的原因,较常见者为喉炎、扁桃腺炎、鼻炎、中耳炎、胃肠炎、肺炎、玫瑰疹、预防注射等。

 


小儿惊厥发作时的处理

 


1.发病时的处理  一项研究指出,若目赌孩子小儿惊厥发作,90%家长都呈现极度恐慌的状态,20%甚至因惊慌失措,无法快速将孩子送到医院诊治,也有家长因为慌乱而不慎将孩子摔伤。若能够知道紧急处理的方法,及了解小儿惊厥发作,大多会在数分钟内自动停止,也不会造成痛苦或死亡,并能及时让孩子镇静。
首先让孩子侧躺,以免呕吐物或口水阻塞呼吸道,可用枕头放在小孩头下避免碰撞,且清除周围尖锐物品。松开过紧的衣物以免影响呼吸;若小孩口中有异物,可在侧躺后将其清出,但不要太勉强。


不可将任何东西塞入患儿口中,以避免造成牙齿断裂或呼吸道阻塞,也不要撬开咬紧的牙齿,请勿为了压制抽搐而紧压或束缚孩子的身体,否则可能会造成孩子肌肉骨骼受伤或妨碍其呼吸。不要为孩子进行人工呼吸,除非孩子在抽搐停止后没有呼吸。在抽搐后不要马上给孩子喝东西以免呛到呼吸道。也不要立刻让小孩子起来走动,因为抽搐后会嗜睡或精神恍惚,容易跌倒。


家长需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慌张,小孩并不会感到十分痛苦或因此死亡,大多抽搐发作会在数分钟内自动停止。


小儿惊厥发作后,一般再发的机会约为20%。第一次发作的年龄愈小再发的机会愈大,在1岁以下,其复发率为50%,另外,若幼儿家族中有小儿惊厥病史,或第一次发作为复杂性抽搐(超过15分钟或单侧抽搐者),则有近60%的复发率。男童比女童再发的概率高。


2.可考虑用药物预防  把缺铁性贫血纠正后可降低再发概率。许多研究指出,防止发热并不能降低小儿惊厥再发的概率,但患感冒等疾病造成高热时,可用温水擦拭或药物,使体温勿超过39℃,让孩子感觉到适宜。另外,有研究指出,患流感会增加小儿惊厥的概率,因此第一次发作后,可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另外,也有抗抽搐的药物可以使用,但是会出现嗜睡等副作用,只有当复发概率高时才可使用。从食物摄取足够的锌对脑部也有稳定的效果,牛、猪、羊肉含锌量丰富,奶酪、谷类外皮、坚果、深色蔬菜也有,可适量摄取。


此外,下列情况要考虑以药物预防复发:小儿惊厥已发生2次以上的幼儿;智能障碍、脑性麻痹、发育迟缓的幼儿;复杂性小儿惊厥(超过15分钟或单侧抽搐者或1天有2次以上发作);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癫痫的病史。


    小儿惊厥是一种良性疾病且少有后遗症,一旦发生,要镇静处理,发作以后,仍须就医检查是否有其他造成抽搐的原因,以免延误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