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6版(2023年11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医学人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川

       近年来,医学人文在我国医学领域备受瞩目。一方面,人文学者开始参与到医学教育与实践中,另一方面,医生也意识到了人文教育对现代医学的帮助,逐渐参与到医学人文的讨论中。

       医学人文的定义及内涵

       英国达勒姆医学人文中心将医学人文定义为“一个新兴的探索领域”,其运用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观点探索医学中人的一面。

       作为交叉学科群,医学人文是医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子学科包括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和生命伦理学、医学人类学、文学与医学、叙事医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学科。

       有学者从科学计量学角度,将医学人文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60年),主要倡导医学的博雅之学,是医学人文的起点;

       第二阶段(1960~1980年),随着《赫尔辛基宣言》的出现,掀起了生命伦理学的研究热潮;

       第三阶段(1980年至今),出现了医学史、叙事医学、医学人类学等方向,呈现出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以上3个阶段的划分虽有其道理,但难以展现医学人文发展的全貌,本文将基于医学史、生命伦理学、医学人类学和叙事医学4个学科,总结医学人文的发展历程。

       医学人文的发展历程

       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国内外种种研究迹象均表明,医学人文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然而,“医学人文”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却是在20世纪初。

       1913年,法国医师人文学会成立,旨在推动医学界的古典研究,加强医学预科教育中被忽视的人文教育。1919年,美国医学家、著名人文学者威廉·奥斯勒发表了“旧人文与新科学”的主题演讲,并在演讲中提出了医学人文学者这一概念。

       奥斯勒认为,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专业化,极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其倡导医学教育和人文学科应相互了解和促进。然而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学人文仅处于萌芽阶段。

       医学人文运动的原因

       医学人文缺失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值得说明的是,医学人文精神一直存在于医学实践之中,造成这种改变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还原论等哲学思想的指导,二是医学科学化和专业化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17世纪笛卡尔提出身心二元论,将人的身体和心灵分开,认为人的心灵不同于人的身体,他的哲学思想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为欧洲“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

       有人认为笛卡尔的哲学观造成了人对物质的过度关注和对心灵需求的忽视,是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重要根源。这样的因果关系无法直接证明,但后世医学的发展似乎印证并加深了这样的思想。同时期的哈维通过对动物心脏的解剖,建立了一个由心脏主导的循环模式,否定了“灵气”的存在。

19世纪细胞层面的突破证明了人类的疾病只不过是来源于生理上的病变。而20世纪基因研究的发现更加证实了人类的疾病源自于生物学,而非“心灵”。

       现代医学科学是建立在高度实证主义和原子主义的哲学指导思想之上的。20世纪初,英国罗素提出了逻辑原子主义哲学,对当时的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认为开创了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求实精神和理性精神。

       然而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哲学对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一方面既促进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和认识,另一方面也使医学陷入了机械主义的深渊,丢失了人的情感体验。

       此后,美国逻辑哲学家蒯因进一步提出了还原论,认为可将复杂的系统、事物和现象化解为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加以理解和描述。这一理论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还原论的影响下,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分子水平的研究能够揭开生物复杂性的全部奥秘,从而失去了对人的整体把握。

       1910年,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通过考察北美的医学院校,形成了著名的Flexner报告。Flexner报告使医学教育摆脱了过去的经验传授而走上了科学的道路,标志着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诞生。

青霉素的发现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器官移植技术为濒死之人带来了生的希望,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进一步揭开了生命的本质。生物科学的巨大进步,让人们对医学产生了极高的期待,更加割裂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

       医学人文的复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内部原因是医生的自我觉醒。医学人文起源于医学精英对医疗实践的自我批判和反思,在这场人文运动中,部分医生功不可没。

       如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兼内科学教授乔治·恩格尔,其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一文中猛烈批判了以还原论和身心二元论为哲学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并呼吁以整体观看待人的疾病和健康,充分考虑心理和社会因素,从而建立一个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受此影响,患者也开始关注自身的权利。导火索则是不断被揭露的人体试验丑闻和患者权利保护的案例,其中以塔斯基吉梅毒试验和卡伦·安·昆兰案为最。

       进入21世纪,医学人文的发展迎来了全新阶段。整体论代替还原论,在医学中取得了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理念得到了认可。新技术和新社会问题的出现,也为医学人文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克劳福德于2010年在医学人文概念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健康人文”这一概念。

       健康人文的提出,拓展了医学人文的研究领域,使研究视角发生了转变,其探讨残障叙事、濒死体验和死亡意义、身体和文化认同、性与性别认同、健康公平等内容,是对医学人文的极大丰富。健康人文是医学人文的延续和创新,其将研究从医学领域扩展至整个社会中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我国医学人文的发展方向

       与西方国家类似,在我国的医学实践中,也一直存在医学人文精神。然而受现代医学的冲击,中医逐渐式微,医学人文精神也缺失。因此,呼唤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发展中国医学人文迫在眉睫。

医学人文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以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为基础,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树立“为人民健康谋福祉”的崇高理想。医学人文的发展必须紧密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研究教育与医学实践相适应

       从目的而言,医学人文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医学人文学科自身的理论研究,二是对医学生开展的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门应用学科,目的是为解决医疗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运用人文社科的思想方法进行研究,构建理论,最后解决问题。

       这种“发现问题—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模式应该成为医学人文的研究范式。在医学人文教育方面,也应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作为交叉学科,医学人文的发展既源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又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医学人文的发展,折射出医学理念的转变,即“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这也是医学的一次重大变革。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医学人文研究,并在21世纪后逐渐跟上了国际研究步伐。2015年,全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学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提出了《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教育的若干意见》,从目标、内容、支持条件等方面对医学研究生的人文教育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对中国医学人文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8年后的今天,我国医学人文方兴未艾,应该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医学人文研究和教育,从而实现我国医学发展的一次高质量飞跃。 (据《协和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