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4-15版(2020年09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因为有你 荣耀成都
——成都市卫健系统这些个人和集体受国家表彰
健康成都综合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9月8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表彰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党员、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此次被表彰的对象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刘之超和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孟建彤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党委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之超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消化内科二病区护士长、大内科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孟建彤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党支部书记、微生物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技师

 

 

才下高原又赴“疫”线

 

1月23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三党总支部书记、消化内科护士长刘之超第一时间响应院党委号召,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此时,她刚从对口支援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返回成都。理塘海拔4000多米,刘之超高原反应严重,回到成都才两天,但她仍下定了决心,她说:“我是一名临床医务工作者,更是一名党员,缺氧不能缺精神!”就这样,还没从高原地区缺氧中缓过劲来,她又进入了佩戴防护用具造成的缺氧状态。


到武汉后,刘之超所在的医疗队被分配到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负责重症患者。刘之超说:“队员们防护服下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护目镜里全是雾气,口罩把脸和鼻子全部压破了,汗浸在上面,火辣辣地疼。高强度连轴转,每个人都处于极度的疲惫中,真的是靠在墙上都能睡着。”刘之超每天到底能忙到什么程度呢?她需要和队员们搭班,负责临床工作。每4小时一次轮班,以实现诊治工作的全天覆盖。在高级别的防护保护下,顺畅呼吸再次成为一件难事,熟悉的缺氧憋闷感一次又一次袭来,但这并没有阻挡她战“疫”的决心,“缺氧不能缺精神”的铿锵有力话语和脸上的勒痕便是最好的证明。


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关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点赞刚从高原下来又奔赴一线的队长刘之超,用“缺氧不缺精神”的状态践行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用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员战“疫”我先上的责任担当。

 

“猎毒老将”的抗疫故事

 

在2020年这场战“疫”中,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党支部书记、科长孟建彤一力挑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验室检测组组长的重担,作为一名“猎毒老将”,他用强大、严谨的姿态,为整座城市扛起“病毒防护衣”的关键责任。


职业敏感:
积极储备新冠病毒检测能力


2019年底,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消息陆续传来,作为成都疾控中心检验队伍的负责人,孟建彤基于多年经验与职业敏感,提前意识到疫情的高度风险,立即带领团队为应对疫情做好全面准备:一方面,团队日夜紧密追踪动态信息,随时调整计划;另一方面,检测团队立即着手检修仪器、校准设备,保障实验室随时能够应对大量检测任务,同时清理库存、紧急采购,确保应急试剂按时到位。在历经许多不眠之夜后,2020年1月18日,在孟建彤带领下的实验室已经具备检测新冠病毒的能力。


专业判断:
帮助确诊四川首例病例


1月中旬,首例疑似病例的标本送达实验室。当时人们对于新冠病毒的了解有限,尚没有成型的检测方法,更没有试剂盒,为了从暂行的流程中抢到区域防控决策的宝贵时间,孟建彤当机立断选择使用排除法。不是流感、不是非典、不是腺病毒、不是支原体,这一夜他们通宵未眠,随着20余种病原微生物被排除,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一份“高度怀疑是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报告第一时间送省疾控复核,随后上送国家测序。21日晚11时,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公布四川首例确诊病例。正是由于首例确诊病例的发现,成都市乃至四川省的新冠肺炎防控措施开始一一落地,为赢得防控有利局面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孟建彤作为全市检测工作总协调、物资总管家、信息中枢,是实验室电话最多、工作时间最长的人。自首例标本进入实验室开始,他牺牲了节假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实验组的一大批年轻组员深受影响,多名年轻技术骨干勇挑大梁,保证实验室持续高效运转,夜以继日地出色完成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为成都地区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谋篇布局:
织出全城“检测服务网”


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的新阶段,国家对检测服务也提出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新要求。孟建彤提早预见到了这一趋势,提前谋划布局,带领团队把区县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验室培训指导和核查工作做细做强,为全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参谋把关,推动了全市区县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从疫情发生至今,近万人份保质保量的检测结果从他和团队的实验室发出。目前,全市90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机构在他和团队的推动下开展服务,成都市日检测能力已突破7万例,为及时诊断和排除病例,确保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党委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是四川省唯一一家三甲传染病专科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成为定点收治机构。

 

成都战“疫”主战场:筑起人民健康安全防线

 

1月16日,成都市出现首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在接收这个病例之前,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早已严阵以待。“发现第一例的时候,我们就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在接到这个病例后,医院马上对病人的流行病学史和相关身体指标进行了了解和检查,从成都市第一名确诊病人被发现到住院,一切仅经历了数小时。


迅速处置的背后,是长年累月的筹备。早在今年初,根据武汉公布的疫情信息,医院就调配好了物资,和药品供应商协商储备药物,并对人员进行了严格的传染病防护等方面的培训。在四川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前,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德顺研判疫情发展趋势,作出“增加物资储备量,做好打持久战准备”的指示。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业务副院长张仁卿说:“医院党委早期做好充分准备,在面对疫情时才能有更充足的反应时间。”


为确保全市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都市公卫中心党委号召全院职工合力攻坚,仅用13天便完成负压病房改造,负压病床从50张增加到420张,满足了收治患者的需求。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肺炎,很多重症和危重症病人还患有心脏病、肾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根据患者情况,公卫中心和华西医院支援队携手合作,满足了“一人一案一专家组”的救治条件,把相应学科的精英统一集合调配,组成跨院多学科会诊(MDT)团队,涵盖重症医学科、呼吸科、传染科、营养科、心理科、心内科等学科,每个学科确定主牵头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优方案。


截至2020年9月7日0时,成都市公卫中心共收治确诊病例218例、治愈出院194人,占全省33.13%和30.60%,占全市83.52%和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