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是医学上检验方式的一种,其目的在于检验各部位血液的状态及异常情况,鉴别血液的类型,对常见血液病的确诊也有一定帮助。血液检验与其他医学检验一样,检验方式及要求上均有一定的严谨性。
血液检验的分类
血液检验也称为血液检查,通常分为以下几种。
1.非特异性检查
绝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的血液检验都是非特异性的。非特异性检查的目的在于显示血液中的异常状态,一般可以确定患者患有某种疾病,但并不具备确诊疾病的能力。
2.特异性检查
特异性检查多为针对特殊种类癌症的检查,通常发生在医生根据患者症状,高度怀疑患者患上某种癌症的时候,为确诊才会下医嘱检查。特异性检查的重点是对称作肿瘤标志物的某些特定化学物质的检测,这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肿瘤,产生的化学物质也会有所不同。
3.其他血液检查
如果癌症产生于血细胞本身,那么就必须通过对血液造血器官的检查来作出诊断。以白血病(白细胞的癌症)为例,其检查通常通过从手指、手臂取样进行诊断,随后还要检查用于制造这些细胞的骨髓细胞,以使诊断结果得到进一步明确。某些情况下,骨髓分析也会应用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检查中。
血液检验前需要禁食吗
要了解血液检查前是否需要禁食,需要先了解禁食的含义。医学上对于“禁食”的定义是指在至少10个小时内未曾摄入过任何食物或饮料,但不包含饮用水。由此可见,医学上的“禁食”并不是汉语语义上的“空腹”(后者是指什么都不摄入,也包括饮用水)。而禁食的原因,则是由于一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饮料中的糖分或其他物质会影响血液的成分,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失准,因此不仅要禁食,而且还要坚持规定的禁食时间。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血液检验都需要禁食。
需要禁食的血液检验包括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有关的所有血液检验。在进行这些血液检验之前如果未能禁食,摄入的食物会在短期内对目标化学物质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如鸡蛋、牛奶、豆类及瘦肉等蛋白质的摄入会大幅提升肝脏生产的转氨酶,并使之流入血液中,而这些转氨酶具有反应肝功能的作用;再如摄入蘑菇、海鲜之类含有丰富嘌呤的食物,会导致血肌酐浓度明显上升,从而影响到肾功能检测;此外,大量糖类(主要是淀粉糖,以米、面等主食为主)的摄入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针对这几类脏器功能及血液含量的检验是需要禁食的。
不需要进食的血液检验包括血常规检验、激素类含量检验、抗体检测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这些物质在血液内的含量在短时间内(通常是24小时之内)不会因为营养的摄入产生变化,因此不需要禁食。如血细胞计数检查不会因为营养摄入影响到血细胞的数量,激素类项目也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生长激素等),而肿瘤产生的化学物质也不会因为禁食受到影响,其他物质也是一样。
但如果患者在禁食期间依然要服用某些药物、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制剂,则应针对药物的种类询问医生,某些情况下血液检测结果会因为药物影响出现偏差。而且由于患者本身并不确定检验的种类,因此只要确定需要进行血液检验,除非已经获得医嘱,否则皆以避免进食为宜。
除禁食之外,在血液检验前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嚼口香糖等行为,也不要抽烟。最后,检验前可携带少量食物,用于在采血之后补充能量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