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2版(2020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阆中市人民医院 刘晓蓉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对治疗患者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手术室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干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以此改善患者病情。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主要以患者治疗为中心,一定要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为整个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主要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术前访视

 


    患者手术前,医护人员应分析患者的手术和麻醉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手术前护理内容与流程,同时将访视目的与意义融入到对患者术前护理中。医护人员要在手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规范访视,在访视前分析患者电子病历,并将此作为与患者沟通的内容,解答患者存在的各种疑惑。如果患者出现压疮或者有压疮风险,医护人员应通过压疮评估表对患者实施综合评估,作为手术过程中皮肤护理的参考依据。

 


术中护理

 


    麻醉前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应采用温和的话语降低患者内心紧张、焦虑情绪,同时核对基本资料,向患者介绍医生护士基本情况,并让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操作方法等。


    麻醉后护理:患者麻醉后,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手术需求与患者舒适度需求摆放体位。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可以使用压疮防护贴贴到患者受压皮肤部位,避免出现压疮;如果是眼科患者,可以使用保护性眼贴,有效保护患者眼角膜,避免角膜损伤。


    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应确保无菌操作,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身体暴露面积。如果患者需要插管,医护人员需要检查不同管道的情况,并且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在此过程中不能随意与患者讨论病情,避免患者产生更为严重的紧张、焦虑情绪。


    术后护理:手术后,医护人员应使用一定温度的氯化钠消毒液对患者皮肤中的污渍以及血渍进行清除,并将引流管固定。待患者清醒后将患者安全送至病房,同时与相应护士交接。

 


术后回访

 


    由于患者手术后心理状态不稳定,并且身体处于疼痛状态,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明白手术后会产生何种不良反应,同时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情感支持。手术后第1天若患者存在压疮风险,护理人员应定期到病房回访,综合评估手术创口以及皮肤具体情况;手术后第3天,若患者未出现压疮,护理人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情况,并详细记录,同时询问患者身体疼痛程度,及时反馈到护士长处,不但能加快患者身体恢复,还可为护理工作的有效改进提供参考。


    手术具有较高的创伤性,患者在手术期间由于对手术的恐惧以及对环境有一种陌生感,内心极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所以,加强对患者手术护理尤为重要,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病情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并且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根据相关制度与流程对患者进行护理。手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这在较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病率,这对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是护理工作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护理的重点,把优质护理服务引入到手术室护理中,既可推动护理工作发展,又能提升患者手术满意度,与常规手术室护理相比,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