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8版(2020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正确认识分娩镇痛
阆中市人民医院 王琴

    镇痛分娩是临床医学中的常用词汇,通常将它称为无痛分娩。一般来说,无痛仅仅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在实际分娩活动中较难实现,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减轻产妇在生产中的疼痛感。根据以往产妇生产活动来看,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因此分娩镇痛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常见的分娩镇痛方法有哪些

 


    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常见的镇痛方法为麻醉镇痛、药物镇痛和非药物镇痛三种。


    非药物镇痛


    所谓的非药物镇痛指的是精神预防法,比如产妇生产时的指导工作、产前宣教工作等。在生产之前,主治医生需要结合产妇情况,为其介绍分娩活动的详细情况及可能会产生的疼痛现象等,消除产妇内心的紧张心理。在生产过程中,助产士会引导产妇进行正确的生产工作,对产妇给予鼓励,最终缓解产妇的疼痛感以及肌肉紧张现象。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经济、安全,但是对于缓解产妇疼痛感而言较为有限,并且最终的分娩镇痛效果与产妇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在临床生产中,很难作为可靠的分娩镇痛手段。


药物镇痛


常见的药物镇痛手段为静脉、肌肉注射止痛药。在临床生产活动中经常会使用阿片类静脉注射药物缓解患者分娩疼痛,此类型药物具有起效快、效果明显的特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在应用过程中极易通过产妇胎盘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呼吸抑制,因此主治医生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


麻醉镇痛


我国临床中,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娩镇痛手段就是麻醉镇痛,其中椎管内麻醉最为常见。医生通过产妇的腰椎间隙向产妇椎管内部注射麻醉药,这种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麻醉镇痛的本质只是阻碍产妇的感觉神经不会影响产妇的运动神经,可确保生产活动有序开展。


在我国,为了避免产妇产程延长,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第一产程应用分娩镇痛,当产妇的宫口大于3cm时便为产妇实施麻醉,等到产妇的宫口全开时便停止麻醉。需要注意的是,麻醉镇痛也存在诸多不足,相较于药物镇痛而言起效较慢,并且还有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低血压、术后疼痛症状。并非所有产妇都适合椎管内麻醉,一旦产妇本身存在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产妇的腰椎部位受到了皮肤感染或产妇本身存在有低血压症状等,都需要提前告知主治医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医生的建议,选择其他的分娩镇痛手段。


除了上述三种分娩镇痛方法之外,还有水中分娩这一方法,利用温水使得产妇能够放松,减轻自身疼痛,但是这种分娩镇痛手段的要求较高,在我国还未推广开。

 


分娩镇痛是否会对胎儿造成影响

 


    分娩镇痛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以麻醉镇痛为例,对产妇实施的硬膜外镇痛手段属于局部用药,在应用过程中药物剂量不多,并且吸收入血的剂量更少,因此不会对胎儿产生什么不利影响。此外,产妇的初乳对于药物运转能力也不高,因为即便是对其进行静脉用药,母乳当中的药物含量仅仅只占总量的2%~4%,由此可知硬膜外用药也不会影响产妇的正常哺乳。虽然硬膜外用药会对产妇血压造成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微乎其微,完全可以保证胎儿血供的正常供应,因此硬膜外用药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在完成分娩活动后也不会影响哺乳。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经过分娩镇痛剩下的胎儿,长大后的智商水平都与自然分娩儿童一致,没有任何差别。产妇在完成生产活动之后一定要充分休息,以便能够促进自身盆底肌筋肉以及腰肌恢复,为后期哺乳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