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9版(2020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举行庆祝“中国医师节”暨第二届“成都榜样·大美医者”颁奖会
致敬,成都榜样!
本报记者 侯文瑾

8月14日下午,在“中国医师节”来临前夕,成都市卫健委在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举行了庆祝“中国医师节”暨第二届“成都榜样·大美医者”颁奖会,集中宣传和表彰在医疗卫生行业各个岗位上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白衣战士。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直工委、市卫健委有关领导、各医疗机构和区(市)县卫健局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颁奖会。


据了解,第二届“成都榜样·大美医者”于5月21日启动,经过推荐申报、初评审核、网络投票、综合评审,从全市20万卫健工作者中,共评选出“成都榜样·大美医者”10名,“成都榜样·大美医者”提名奖20名。本次颁奖会通过获奖者讲述、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了这30位医务工作者和全市卫健系统不畏艰险、奋力抗“疫”的风貌,讲述了一个个坚守岗位、迎难而上、医者仁心的战“疫”故事。


会上,参会领导还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金堂县中医医院、成都市血液中心等37个“成都榜样·大美医者”微视频大赛获奖单位颁发奖杯及荣誉证书。


在开场舞《逆行的天使》后,成都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强进行了致辞,向本次大美医者获得者和提名者表示祝贺。他指出,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未发生一起“院感”事件,未发生一例境外输入病例引起的关联病例,全市新冠肺炎发病率是千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最低的城市之一,成都市疫情防控成效也得到世卫组织专家高度评价。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健康成都”建设任重道远,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秋冬季可能发生的疫情不容忽视。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珍惜荣誉,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干部职工要以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认真履职,扎实工作,用实际行动为争取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年度目标双胜利作出贡献,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颁奖晚会分为“坚守·我们同在一线”“逆行·方显英雄本色”和“英雄·还有这般模样”3个篇章,期间通过访谈、小品、朗诵等多种形式,让观众深入感知白衣卫士背后的故事。

 

坚守  共同护好一座城

 

作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破局者”,成都市疾控中心便是在副主任彭中的带领下,在直击病毒的“零距离”上冲锋陷阵。疫情发生后,成都市疾控中心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组,像侦探般细致入微,不轻易放过每一条行迹,紧紧跟随病毒的脚步,并将其“捉拿归案”。在他们的努力下,成都市至今都未发生一例聚集性病例,更是将境外输入挡在关口最前沿,不给其可乘之机。作为全市疾控系统指挥官,台上的彭中,形容消瘦,在连月来的抗疫中,彭中的工作与压力常人无法想象,日夜颠倒,直至上个月,才将自己拖了很久的手术顺利完成后出院。同事评价,“苟利国家以生死,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就是彭中参与战“疫”的精神写照。


疾控的努力给成都盖上了保护罩,那么社区基层的努力则是为成都兜起了安全的“托盘”。新都区新都街道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杜小丽与双流区东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曾徐瑾携手上台,“虽然是台下刚刚认识,但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两人真情吐露,为的是同样的目标——守护所辖社区群众的安全健康,这张群众健康的安全网是社区卫健人用脚步丈量出来的,说起相似的工作经历,两人共生同样的责任感、荣誉感,更是成都成千上万的基层工作者的缩影。

 

逆行    招之能来,来之即战

 


从2020年2月2日(大年初九)起,来自成都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健工作者们,前后共8批次无畏出征,232人,最长时间奋战了59天,在危急时刻里,他们泪别家人逆行援鄂,用血肉之躯捍卫了这座城池,为全国抗疫奉献“川军”力量。截至4月7日,随着四川最后一批援湖北医疗队回到成都,成都援湖北医疗队实现“零感染”安全回家。来自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援鄂医疗队“大家长”刘之超与来自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开心果”陈浩作为此次援鄂医疗队队员的优秀代表走上领奖台。说起他们,迎难而上的精神从访谈中尽显力量。


“缺氧,但绝不能缺精神!”这句话便出自刘之超,说这句话时,她刚从理塘县支医回来,还没从高原地区缺氧中缓过劲,又被隔离服“夺取”了氧。在刘之超工作的27年里,先后轮转多个科室,现任消化内科护士长,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援鄂工作中,刘之超更是恪尽职守,她每天要和队员们每4小时轮一次班,负责临床工作,以实现诊治工作的全天覆盖。除了工作,刘之超还需要像“大家长”一样,事无巨细地关注每一个队员,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虽然工作十分忙碌辛苦,但也不缺令刘之超欣慰的事,下了高原,还没来得及说声告别的女儿,从新闻上得知自己援鄂的消息后,配图两个哭泣的表情发出朋友圈动态,表达对妈妈深深的爱与牵挂。此刻,领奖台上的刘之超被战“疫”成功的喜悦与女儿的理解包围。


出生于1993年的陈浩,虽然已是一个3岁孩子的父亲,并有多年在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经历,但生性乐观开朗的他在同事眼中是个给人以力量和感染力的“开心果”。随四川省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出征后,陈浩凭借着过硬的专业能力,从汉阳方舱医院到武汉红十字医院重症病房,35天的支援,带回的不仅是成长,还有“汉阳方舱医院优秀护理之星”的荣誉。

 

英雄背后  “不为人知”的承受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科充分发挥院前急救环节的关卡作用,通过提高指挥调度员的“甄别”能力,将防控关口前移,有效防范疫情在院前急救环节的扩散。精准地确定求助者位置并熟练调度,离不开成都市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科日常所下的功夫,他们不仅是成都市的活地图,还具有扎实的急救专业知识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如今,他们从幕后走上台前,从市民代表的手中接过了这份实至名归的荣誉。


作为四川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成都援鄂医疗队里唯一的一名放射科医生,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钱树森的人生中多了一份荣誉的同时,身后负着遗憾。2月3日,钱树森为病重的母亲匆匆办理入院手续,将母亲托付给医院同事后,自己默默踏上前往武汉援助的征途。支援武汉期间,他先后为两家方舱医院协助安装调试CT,接入方舱云系统,无数患者因此受益。遗憾的是,平安凯旋的第二天,患癌的母亲没能与他见上最后一面。但他说,无悔。


成都“主战场”的成都市公共卫生中心,在这里,战“疫”集结号一直在奏响。2009年,成都市公卫中心建立一支应急医疗队, 40名队员,在长达11年的时间里,全年365天处于应急状态——24小时电话保持通畅,接到应急通知后,半个小时立即到达指定地点开展专业处置;每季度还要开展一次双盲应急演练……因此,疫情防控战打响后,全院1000余名职工纷纷提交请战书,仅用13天完成负压病房改造,负压病床从50张增加到420张。从1月16日接收全省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起,成都市公共卫生中心收治了成都绝大部分的新冠肺炎患者,还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零传播”的目标。


此外,还有3位卫健工作者荣获第三届“健康四川·大美医者”称号,分别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李国平、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谭娟和彭州市隆丰镇同德村卫生站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