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7版(2020年08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贺钰磊博士在《柳叶刀》杂志子刊发表论文——
让世界见证 保护最脆弱人群中国战“疫”的“成都模式”
板栗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建立了两个战场。


在“正面战场”中,医院充分准备,积极应对疫情,交出了“孕产妇零感染”的答卷;而在另一个“隐形战场”中,由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贺钰磊博士基于医院儿童血液肿瘤防控区的经验,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子刊《柳叶刀-血液病学》发表论文,向全球首次输出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儿血液肿瘤患者的科学管理策略。


论文刊发时间为4月1日,此时正值新冠肺炎全球性流行的特殊时期,全世界专家都在探索有效的防疫方法和措施。该论文的发表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战“疫”的“成都模式”,将为全球儿童群体中最脆弱的小儿血液肿瘤患者提供有效的保护。

 

保护最脆弱人群
建立专属有效的工作流程

 

医生贺钰磊博士所面临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中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人群。


他所在的儿童血液肿瘤科是四川省儿童白血病、肿瘤、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等的诊治与危重疑难救治中心,收治的多为因接受长期化疗而导致免疫力特别低下的特殊群体,如白血病、肿瘤疾病患儿。他们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将面临比普通人群更严重的生命威胁,治疗也会变得非常棘手。


1月23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立了发热留观病区,贺钰磊被抽调到了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刚去的第一天,他就收治了一名从武汉回来持续高烧的患儿,这让他顿感揪心,庆幸的是后来经多次核酸检测,排除了新冠肺炎。“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想,如果这个孩子确诊,那我也有感染风险,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再接触科室里的任何人。”这促使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血液病患儿能免受新冠肺炎之灾的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


贺钰磊称,对于血液肿瘤患儿来说,他们在血常规等指标方面本身就存在异常情况,必须结合儿童血液肿瘤新冠病毒筛查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CT检查结果等才能最终确诊,这样一来就会耽误原有治疗进程。


“对医学来讲,预防永远大于治疗,最有效的是在源头就阻断!”科室在医院的防控标准流程下,基于儿童血液肿瘤新冠病毒筛查诊断标准,最终建立了一套专属的病房分区防控、医护防控、成人陪护策略以及疑似患者隔离转运专业工作模板。


通过实操经验证明,这套工作流程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防控经验凝结为文
获《柳叶刀》快速发表

 

从1月22日接受全员抗疫培训,到次日发热留观病区的成立,再到守住“零感染”防线,贺钰磊清楚每一个工作流程,也意识到这个工作经验也适用于其他病区,有一定分享价值,他决定写下来,希望能够给全世界的医院和医生提供借鉴。


贺钰磊联系了自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毕业后同样从事儿童血液肿瘤专业的师弟,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后,两人明确了各自分工,用了3天时间就出了初稿。


“从2月中旬开始投稿,3月确认可以发表,《柳叶刀》给我们走了很快速的一个审核流程,而正常程序一般来说至少需要半年。”这也体现了《柳叶刀》对这篇稿件的肯定和重视。


贺钰磊回忆这中间繁琐的沟通和修改流程,光是大的修改就有3次,小的严谨细则就和编辑沟通了10余遍。这篇由贺钰磊医师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等国内顶级医院共同合作,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冠肺炎领导小组专家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王天有教授等院内外专家的指导下,题为Comments-Strategic plan for management of COVID-19 in paediatric haematology and oncology departments(小儿血液肿瘤科COVID-19管理策略)的论文最终在4月1日成功发表出来。这是全球第一篇儿童血液肿瘤的新冠肺炎防控管理论文,贺钰磊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
如今,这份“成都经验”为阻遏新冠肺炎国际流行贡献了中国力量。贺钰磊表示,他在后期还会持续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分析整理,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