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8版(2020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7月7日七中
疫情防控下考场内外书写人生答卷
本报记者 周润秋 高富强

2020年7月7日,成都七中(林荫校区),推迟一个月的高考终于来了,3个“7”在这里历史性相遇。


历史将记住这个本不该姗姗来迟的日子,以及考场内外的人。


本届考生不易。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他们不得不中途告别高三教室,回家自学。有的学生一边担心在抗疫前线舍生忘死的亲人,一边刻苦攻读;有的学生,家庭遭遇疫情带来的不幸……上午,他们戴着口罩入场,郑重地在作文考卷上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人生问题。


本届老师和家长不易。老师放不下离开高三教室的学生,不得不放下熟悉的粉笔,扎进互联网大海,开创中国互联网教学的奇迹。有的家长在疫情防控一线与新冠病毒殊死搏斗,还要牵挂独自在家复习的孩子;有的家庭因为疫情突来导致生活水平猛然下降,也要咬牙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互联网学习设备……孩子,是全家的幸福、祖国的未来。他们身着红衣、旗袍,在考场外提交答卷来了。


本届高考服务者不易。考务、警务、医务、电力、疾控、安保工作者,天气炎热,衣衫尽湿,但口罩不能摘下。这是有史以来难度最大的一次高考,也是对全社会的一次大考,必须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健康高考、公平高考、平稳高考、温馨高考、诚信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