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2版(2020年07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黄定明:天然牙的守护神
本报记者 徐咏秋

人物名片:
黄定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牙体牙髓病科主任。作为我国著名牙髓病学专家,在国内率先开展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显微根尖外科等牙髓根尖周疾病的现代诊治技术及理论研究。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全力保存患者的天然牙。

在牙齿这一人体最硬的组织中,找头发丝一样的管子治疗,他做到了。


从口腔内科助理医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到破格晋升教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100多篇论文,出版10多本专著,获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培养硕博研究生73名……他就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黄定明。

 


潜心研究只为保住“患牙”

 


几年前,一项来自四川口腔医学界的成果发表在该领域国际顶级期刊——美国牙髓病学协会主办的《Journal of Endodontics》上,这标志着我国该领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便是黄定明带领科室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显微根管治疗术。该技术的运用,让以往患者无法治疗需拔除的患牙,经治疗可获得良好保存。


1993年6月,黄定明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并留校,入职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专注患者牙体牙髓疾病治疗,保存天然牙。据他介绍,牙髓位于牙齿内部中央根管内,细菌感染容易导致其坏死,需用器械清除才能保存患牙,但根管细小,医生用肉眼无法看到,因此,根管内的感染不易清除甚至遗漏,导致不得不拔除患牙。“肉眼看不见的空间,对细菌来说绰绰有余。”


此后,他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到国外当时已将显微镜应用于牙髓疾病的治疗,他便决定潜心研究和掌握。

 


用显微镜从人体最硬的组织中找头发丝

 


经过7年多的实验准备,2000年,黄定明在国内率先开展根管治疗技术、显微根尖外科等牙髓根尖周疾病技术及理论研究,使我省在该领域技术走在全国甚至国际前列。


为什么要保存天然牙?黄定明解释:“假牙无法像天然牙一样与周围的组织直接结合,因此,患者咀嚼食物的力度降低,无法获得清晰感觉,舒适度降低。”


采访间隙,黄定明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病例。21岁的康某在华西医院被确诊为白血病,需做骨髓移植,但她同时患有严重的牙周病。如果口腔细菌不消灭干净,骨髓移植后的前三个月免疫力遭到抑制,会导致脏器感染。幸运的是黄定明成功为康某实施手术,让康某的患牙得以“幸存”,骨髓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黄定明说,显微根管外科手术操作的核心,是医生要看着显微镜里的影像操作。“牙齿是人体最硬的组织,医生要在其中找到头发丝一样的一根管子,借助口腔显微镜精准微创操作,实现患牙保存的最大化。”

 


勤奋和坚持是他的秘诀

 


之所以能掌握运用这一先进治疗技术,来源于黄定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执著的学术追求。从医27年,他每天都要挤时间阅读文献。“勤奋和坚持”是他学术成功的秘诀,他认为自己不算聪明,所以要“吭哧吭哧读书”。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日常门诊时,黄定明总会优先为来自偏远山区的群众“加号”。他出生于广安岳池山区一个农民家庭,作为家中长子的他每天都要带着三个弟弟妹妹干农活,因结核病过早去世的二弟给他留下深深遗憾,并促使他选择从医。“只有自己改变了命运,才有能力和机会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