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15版(2020年07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东坪村的城里人
徐咏秋

    最深刻的记忆留在了蜿蜒盘旋的山路上,那是一条通往通江县两河口镇东坪村扶贫点的道路。当我们站在这片蓝天白云下的土地上,一大口浊气从胸中呼出,终于又一次闻到了山的味道,那是一种质朴、勤劳、勇敢的味道。不远处是另外一座山头,山顶在透亮的蓝天下,单纯、洁净而没有杂质,无法触碰,只能远远地看着。


    大山环抱的村庄里,平整的柏油公路像条条白练从村委会四散开去,蜿蜒而上,通向村民家。家家房前屋后炊烟袅袅,村民们结束一天的劳作悠闲回家,一幅生态新农村的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山脚下,大通江缓缓流过。我认识的人站在村头,看着他们忙碌地在这片土地上走动,他们说话的声音不会让我陌生。一阵微风吹过,我闻到了银耳、米饭和乡村人家的香味,那是一种熟悉的味道。


    5月下旬,无意间看到四川省人民医院食堂帮某村销售因疫情滞销的肉兔的消息,我拨通了省医院派驻东坪村第一书记罗晋的电话。犀利、直接、负责、敢想敢做,是我对罗晋的第一印象,有主见甚至较自我一度成为我为他贴的标签,但在成都的第一次见面,却打消了我的顾虑,看着他在医院食堂微笑着向遇到的每一位同事打招呼,主动让大家了解他在通江扶贫帮助农户销售的农产品,我知道是我太主观了。由此,我也知道了由东坪村出产的富硒兔做的菜,成了省医院食堂备受欢迎的菜肴之一。


    6月中旬的一天傍晚,我们来到东坪村委会采访。“我6月1日就回东坪了。本来我的扶贫工作已到期,但医院今年还没安排我回去。”罗晋说。坐在他旁边一位高高瘦瘦的青年曾涛,和罗晋到东坪村的时间只相差一个月,两人在东坪工作、吃住都在一起,彼此早已结下兄弟感情。


    走进东坪村委会、村扶贫办公室,罗晋、曾涛和村主任早已在此迎接我们。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驻村工作队6月的帮扶计划、帮扶任务执行情况,和易地搬迁、道路建设、产业发展等10项任务进度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搬迁户新建房屋效果图等。另一间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东坪村卫星地图,上面清楚标识出全村65户贫困户的具体位置,“作战目标”点一目了然。如今,东坪村65户贫困户只有3户5人未脱贫。


    罗晋和曾涛于2018年7月来到东坪,看到山外世界和山里乡亲们的生活时,巨大的差异让两人心痛、着急,更让两人下定决心带领乡亲们踏上致富路。“我们没想到,这么多年了,东坪山里的乡亲们还过着这样的生活,东坪的发展再也等不起了。”随后,仅两个月时间,在省医院的支持帮助下,二人紧锣密鼓成立了“东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培养致富带头人,帮助返乡创业青年王斌等种银耳、养肉兔,还成立“东坪山货”扶贫微店,通过电商、以购代捐等方式,将银耳、高山水稻、土豆等“东坪造”远销各地。


    村委会办公室对面,走不了几步就到了他俩的“家”。电脑、简易沙发、衣柜和一张被两顶蚊帐罩住的硬板床。这个简陋的家,却是他们口中的“山景房”,两人兴致勃勃介绍起窗外的美景,“晨看日出、晚看夕阳,推窗可见高山云雾,夜晚还能看星星,这就是都市人最向往的乡村生活。”罗晋笑称。


    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我们赶到位于半山腰上的村主任家做晚饭。罗晋说,这里任何事都要自己动手。几位女士到地里摘菜,罗晋在水龙头旁娴熟地处理鳝鱼,后又回厨房忙活。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几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端上了桌,这顿亲手参与做出来的饭菜别提有多香了。


    饭后已是暮色渐浓,夜晚的大巴山有着别样的美,月明星稀的夜晚,河道浅水区的夜钓者竟多达几十个,他们与这山水融为一体,静待收获。


    两天的乡村生活让我对东坪山水依依不舍,对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羡慕又心疼。他们虽远离城市,但却能帮助山里百姓改善生活、脱贫致富,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更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