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4-5版(2020年06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凉山好人”谱写扶贫赞歌
——记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集团援彝医生苏志
青白江区中医医院集团 梁红

5月的大凉山,娇艳的索玛花次第绽放。


凉山州金阳县木府乡卫生院里,一片繁忙景象,38岁的援彝医生苏志正在问诊、输液、理疗……


2018年6月,苏志响应国家扶贫援彝号召,从成都市青白江区前往艰苦偏远的大凉山彝区金阳县木府乡开展健康扶贫。转眼,两年过去了,木府乡的基本医疗服务,从无到有,从缺到全,他让5000余名彝族同胞在家门口看上了病、看好了病,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那个好心的“汉族医生”。

援彝医生
无悔“参战”凉山脱贫攻坚

 

一层6间房屋,共200多平米的小型综合医院——凉山州金阳县木府乡卫生院坐落于崎岖嶙峋的金沙江畔。木府乡地处金沙江两岸裂谷地带,山高坡陡,几个村落横在山腰,乡卫生院人才匮乏,群众遇到大病只能辗转送县城,而乡里每天只有一班开往县城金阳的车,很多突发的疾病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听到援彝号召,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苏志毅然决然报名参加“凉山脱贫攻坚战”,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看不上病的焦虑和艰辛,凉山这边情况复杂,他们缺医少药,更需要我们去帮扶。一入木府乡,他全情投入,无怨无悔却有些许遗憾。


2018年的冬天,异常寒冷。初到凉山的苏志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样一段话:昨晚女儿给我打电话,她说“爸爸,我在妈妈医院写作业,天黑了,妈妈上手术室去了,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好害怕,我找不到厕所,把尿尿裤子里了……”我跟女儿说“幺女,爸爸今天救治了一个可爱的彝族小妹妹,她缝针的时候很勇敢,没流一滴眼泪,爸爸相信你也是个勇敢的孩子,不哭了好么?”挂完电话,我却哭了,狠狠地抽了自己一耳光,觉得太愧对孩子。


两年来,他把时间与热情都奉献给了这片并不富庶的土地。父亲母亲生日,他只能对着电话跟他们说生日快乐;年幼的女儿正是需要父亲陪伴的年纪,他却一次又一次“失约”;同为医生的妻子时常调侃:“你再不回来,我都快忘记你的样子了”……但在木府乡,这个整天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操一口成都腔的外地医生,却慢慢被村民们熟悉起来。

 

“汉族医生”
用时间和真心沉淀出信任

 

“乡卫生院可以做手术了!”这个消息一度成为木府乡的“头条”,群众争相奔走相告,很多村民带着疑问和好奇来看热闹,个别大胆的也怀着复杂的心情来试试,群众从开始的陌生、质疑到现在大清早叫门,主动“点将”、询医。这一戏剧性的转变,是时间和真心沉淀出来的信任。


其实,苏志在原单位医院就是主刀医生,有普外科主治医师中级职称,到凉山半年了,还时常接到来自青白江的老病人打来的预约就诊电话。乡卫生院尽管条件落后,设备不全,但一些简单的清创缝合、浅表包块切除等手术,对于苏志来说不是难事儿。只不过没有手术台,没有无影灯,没有消毒灭菌器械,这对手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既不能蛮干,也不能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他开动脑筋创造条件,先后完成了50余台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群众有口皆碑。


一天夜里,苏志正在满山寻找信号好的地方跟家里打电话,一位男子焦急地呼喊:“医生,医生,快救救我的娃儿,救命啊!”苏志赶紧跑回医院,看到男子抱着一名哭闹不止的女童,孩子头部以及下颌有被硬物刺破的创口,口子正在往外流着鲜血,孩子的面部、男子的手上和胸前一片殷红……“立即准备清创缝合!”没有助手、也没有无菌手术室,但病情紧急,他现在要做的,是自己独自一人,利用有限的条件为孩子缝合伤口。撸起袖子,拿起止血钳,麻醉、缝合……时间在一针一线中流逝,一个多小时后,血终于止住了。男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拉着苏志的手热泪盈眶,他说:“医生啊,幸好有你在,这么大的口子,要是往县医院送,肯定来不及了……”


对于病人,苏志把他们当做了亲人和朋友,从来不吝伸出援助之手,基本上有求必应。今年3月份,一位老大娘找到苏志说:“我颈椎痛很久了,一直不见好,大医院没钱去看,听说你免费给人按摩,你就给我按一次吧!”他常说,来援彝本来就不是来挣钱的,大热天,老乡来一趟也不容易,怎忍心拒绝?这两年,苏志先后给数百人进行免费按摩和康复治疗,虽然群众不知道他的姓名,但相互间都用彝语称他为“那个好心的汉族医生”。

 

“苏老师”
用心带徒 提高当地医护技术水平

 

苏志心里很清楚,帮扶是一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提高本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他不受限于乡卫生院的有限条件,身兼医生、护士、会计等数职,从群众就诊、开具处方、行医治疗、医保结算各个环节入手,逐一进行规范。他带着医生规范储藏室、药房、医生办公室、静脉配药室、无菌操作台、结算室,整个乡卫生院被整治得井井有条,目前乡卫生院开设了内、外、妇、儿、康复、皮肤等科室,诊疗范围日渐扩大。


工作闲暇,苏志带着大家一同讨论病历病案,用白菜叶子教大家清创、缝合伤口。他还鼓励医生参加各类专业资格考试,全乡干部职工都亲切地称他为“苏老师”。今年初,苏志的两名“徒弟”因工作需要被调往县卫生部门,有同志调侃说:“苏老师,你看你刚带出的人才呐,就被别人挖走了。”听罢,苏志却高兴地答道:“这说明我的工作有成效啊,他们到哪里都是为凉山人民服务,一样的,新来的我再带嘛!”


两年来,木府乡有400多名彝族同胞在乡卫生院住上了院,治好了病,4000余人次的门诊量较过去两年整整增加了50倍,数千名居住在大凉山深处的老百姓,有了扎扎实实的“健康”保障。


2020年3月,苏志入选2019年“凉山好人榜”;2020年4月,苏志被评为2019年度省内对口帮扶先进个人及凉山州综合帮扶工作队优秀队员。


扎根彝区枝叶茂,不忘初心行致远。在苏志的白大褂左胸位置上,始终别着一枚锃亮的党徽,他说:“成为一名党员就是去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在这里能让更多的母亲、父亲和孩子身体健康,他们都很信任我,现在乡卫生院的技术和药物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就是我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