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页 版面概览
往期回顾
   
当前:头版(2023年10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聚力建设医学高峰、高原、高地
——本报记者专访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徐斌

       作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四川省聚力建设医学高峰、高原、高地,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门诊患者满意度、职工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二位,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记者: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四川省是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

       徐斌:政府主导体现在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动。四川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中心”建设专项工作组组长,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纳入省级督查激励事项,“十四五”以来,累计争取各级财政资金122亿元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按照“一地一策、一院一策”模式,指导自贡市成功获批中央资金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积极支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委省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12个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

       政府主导体现在强化各部门协同联动,坚持“三医”协同治理。四川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18个统筹地区实现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按病种分值付费)实际付费,医疗服务收入占公立医院医疗收入比例提升至32.46 ,全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407种、医用耗材12类,单颗常规种植牙均价从15000元下降至7000元,被媒体评价为“成功啃下史上最难啃集采硬骨头”。

       政府主导还体现在法治化治理和政策保障。四川省将法治建设贯穿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修订出台《四川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公立医院负面清单100条,医疗“三监管”平台实现对全省6000余家医疗机构、近20万名医务人员及医疗行为动态精准监管,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全部设置法务部门和法务专员,实现规划、审批、执业、监管等关键环节制度化规范化。

        记者:人才队伍建设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四川省在这方面推出了哪些举措?

        徐斌:四川省坚持“引、育、管、用”四管齐下,3年来,新增两院院士、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5人,培养“天府青城计划”医疗卫生领军人才127名。重视紧缺人才培养,全省三级公立医院麻醉医师占比4.9 ,居全国第三;病理医师占比1.5 ,居全国第五。深入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和对口支援“传帮带”,今年向脱贫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盆周山区选派管理、临床等专家8341名,基层队伍更加稳定。

       四川省注重通过加强党建引领,为卫生人才“铸魂”。成立省市县三级卫生健康行业党委,组建行业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在全省行业系统率先成立卫生健康系统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创新开展一流机关、一流团队“双创”活动,隆重组织全省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开展高质量发展“金点子”评选。组织千名专科医师进家医团队、万名医护走基层,涌现出蒋艳、梁宗安、梁益建等一大批“南丁格尔”“最美医生”“感动中国”先进典型。聚焦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扎实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推动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记者:在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方面,四川省取得哪些成效?

       徐斌:四川省以国家和省级“双中心”创建为牵引,加快医学“高峰高原高地”建设,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规划设置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创新开展“卓越、精品、支撑、培育”临床专科高质量发展工程,国家、省、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别达到118个、151个、715个。2022年,省外就医三级医院患者占比3.3 ,是全国患者流出最少的8个省份之一。

       为了更好发挥公立医院在城市医疗集团中的牵头作用,四川省以城市公立医院为主体,在8个城市开展国家和省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建立“架构、医疗、运营、信息”一体化运行新模式。此外,四川省还以县医院为龙头,在145个涉农县(市、区)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人员、编制、岗位、经费、管理、药物、财务、信息八统一标准。以乡镇中心卫生院为基础,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270个。(下转02版)